走近板房中重组的家庭
【浙江在线“5.12”地震周年特别报道之六】

  4月18日。北川—擂鼓镇。     

  猝然而至的灾难,夺走了他的妻子、她的丈夫。重新组合,变破碎为圆满,给生活带来新的希望——      

  浙江在线记者李敏、梁国瑞/文 詹晓东/摄

  板房区的生活。

  北川擂鼓镇板房区。夜雨不歇。

  胜利二区11栋24号板房里,13岁的魏丽写完了6年级作业,在仅有18平米的房间里窜来窜去。电视声音和外面的雨声交织在一起,母亲谢金秀靠着崭新的红漆大衣柜看着她,时而和老公王光震说几句话。

  魏丽并不住在这里。自从去年腊月初八(2009年1月3日)那天,母亲和王光震办了结婚喜酒之后,她和哥哥魏超就住到了爷爷的板房里。

  雨滴滴答答下个不停,板房的角落里挂着的腊肉已经长出了霉斑。魏超吃了晚饭就出去了。魏丽知道,哥哥又去板房网吧上网了。过完年,哥哥不想再去初三的班上念书,在外学驾驶,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哥哥开始迷恋上网,每天都要花掉10多元钱。

  板房里的生活平静安宁,地震给两个家庭带来的伤痛,正以家庭重组的形式日渐平复。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日子好好过下去。

  破碎

  因长期在建筑工地上做工,王光震背部微驼。他弯着脊梁,把身子陷在柔软的沙发床上。通常,他只是勉强地笑笑,并不主动说话。这是个老实巴交的男人。

  去年的这个时候,王光震和老乡们一起,在遥远的新疆打工。得知老家发生了大地震,他连忙收拾了下行李,匆匆赶回。从新疆到绵阳的火车开了整整3天,他就这样煎熬了3天。

  到绵阳,已经是地震第4天了。王光震记得,那个时候,绵阳到擂鼓镇的路已经通车了,他搭上救援队伍的车,一路忐忑地往家里赶。

  噩耗还没等到他回到家就已传来。从北川出来的老乡告诉他,地震发生的时候,他老婆正带着孩子去北川医院看望住院治疗的父亲,房子塌下来,带走了活生生的3代人。

  王光震4次跑到北川老县城寻找家人的遗体,却始终没有找到。他的脑海里,不断涌现着北川医院的废墟画面,却始终想象不出亲人遇难时的面容。

  离北川医院不远的“永和花园”工地上,谢金秀扯着嗓子不知道哭过多少回。地震那天,她和丈夫魏永全一起在这个工地上打工,“当时房子摇得厉害,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原因”,谢金秀看着大家往前跑,落在后面的她正仓皇无措的时候,楼塌了……

  在这个工地上,和谢金秀一起干活的15名工友遇难,其中就包括她的丈夫魏永全。

  从那以后,谢金秀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想再干活。她实在想不到,自己和丈夫在新疆打工近8年都不曾出事,去年回家照看孩子,只是在老家的工地上打工,却遭遇如此不幸。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谢金秀开始六神无主:孩子的爷爷已经82岁,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中一个念小学,地震以后家里已经没有了积蓄……

  “还好有政府”,谢金秀凄然一笑。地震以后,政府给他们每人每月300元的补助,还给每家每户派发大米。一家人住在帐篷里,日子勉强可以挨过去。但谢金秀感到很难从地震的伤痛中摆脱出来,“一想到就痛,不想干活。”

  就这样过了3个月,震区的生活开始恢复秩序,重建工作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到处贴满了重建家园的励志标语。政府的补助, 3个月后已停止。谢金秀准备出去找点活做,“在家待着心情也很糟。”

  在老乡的介绍下,谢金秀来到了擂鼓镇茨勾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重新干起了活。每月800多元的收入,让家里又恢复了生气。

  重组

  地震以后,灾区重建的号角响彻巴蜀。除了大刀阔斧的城市重建以外,很多家庭开始重新修建永久性住房。

  王光震是去年10月份来到茨沟村工地上做工的。修建永久性住房的人家姓龙,王光震至今记得。正是这位姓龙的主人家,在听说了王光震一家遇难的情况后,想着法子帮他寻觅新的伴侣。

  在同村的工地上做工的谢金秀,就这样与王光震相遇了。

  当时,王光震孤身一人,而谢金秀则已挑起了家里的重担,真正品尝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心酸。

  两个苦命人相遇,特别能引起共鸣,虽然王光震38岁,而谢金秀比他大两岁。

  但犯难的还是谢金秀。该不该和王光震重新建立一个家庭?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孩子的爷爷虽然有自己的板房,生活还是靠她照料。他们能接受吗?

  也是这个时候,村里不断传来消息,这一家谁谁谁和那一家住在一起了,那一家谁谁谁又准备办酒了……灾后家庭重组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谢金秀的三弟谢金银,媳妇和一个儿子在地震中遇难,此时已经找了女子,建起了新家。

  一个人支撑家庭是如此的艰难。在和王光震这个老实勤劳的男人相识3个月后,谢金秀决定和他去领证。结婚证上写着那一天的日子,是2009年2月18日。

  腊月初七那天,王光震带着谢金秀来到安昌镇里,两个人一起挑选家具。红漆大床、红漆衣柜,还有一个冰箱,商家把东西送到了他们的板房里。

  第二天,腊月初八,是两人特意择定的良辰吉日。板房区的小郭酒家,这对新人请来了亲戚朋友和邻居,整整摆了9桌酒。灾后的婚礼一切从简,两个羌族人,并没有特殊的典礼。

  当天晚上,王光震住进了谢金秀的板房。

  重组的家庭,重组的幸福。

  希望

  魏丽很调皮,总是不愿意好好坐着,习惯于歪歪扭扭地靠在母亲身边,时而钻到床底找东西。

  掏出母亲的手机,魏丽偷偷地开了手机QQ,与去年地震后结对联谊的湖北孩子聊开了。

  多么想让孩子上大学啊!一说到孩子的未来,谢金秀声响大了些。一边的王光震也不住点头,喃喃说,只要能考上,再苦再累也要让她上。

  正月里,王光震花了4000多元买了辆摩托车,现在每天骑着它来回于许家沟的工地和板房区的家。做土建的他,现在每天能赚回100元钱,这在工友中,算是高的。

  但家里的花销其实不小。谢金秀每天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一顿三餐都要张罗。她最清楚的是,一家5张嘴一天的饭菜,就要花去几十块钱,加上水电和其他费用,每天差不多也要花掉100元。

  王光震憨厚地点点头,现在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力在赚钱,养活着5口人。“一直干活,直到干不动为止。”这是他的未来。

  谢金秀想到的是,什么时候可以搬出板房,住到自己的房子里去。现在,除了在家做家务,谢金秀也经常去打探打探消息。别人告诉她,永久性住房现在还不知道情况,廉租房已经开建,就在板房区不远,到时候大家都可以搬进去,每户可以分到70-80平方。

  真正搬进廉租房估计要到今年下半年,谢金秀说,她现在天天都在盼着。“我们本村的人搬进去可能不用交租。”这让谢金秀很是企盼。

  对于两个孩子,谢金秀的期待各不相同。魏超已经辍学,正在学驾驶,谢金秀想着他早点学出来,在家乡跑跑运输,可以有个安稳的日子。

  而魏丽不同,她在班里成绩优秀,马上就要上初中了,“多么想让孩子上大学啊!”谢金秀并不打算把女儿长久留在身边,“她自己决定,如果外面好,留在外面也可以。”

  雨水打在板房外他们自己搭建的厨房上,溅起点点水花。谢金秀看着外面漆黑的天说,明天会晴的。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压不垮的东汽人
·“交通县长”剑指青川“生命线”
·老北川,新北川:艰难的“变脸”
·李晓霞,映秀女人的坚强史诗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