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5月8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朱馨 本网记者 廖小清)外面车水马龙、一派嘈杂,而上午的浙江音乐厅内,众人却是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培养耳朵的感性能力和体验幸福。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传媒文化周?读者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前沿论坛?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上,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音乐心理学家周海宏教授用生动的讲解领读者走进音乐的世界。
当流行音乐凭借其通俗的曲调和歌词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时,严肃音乐却依然在小众圈里徘徊,甚至越来越多的人却对严肃音乐“敬而远之”,究其原因,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听不懂”!为了让这些自认为“听不懂”音乐的读者超越观念上的障碍,周海宏抛出了这样的观点:“音乐何需懂!音乐理解何需正确!”周海宏希望卸下听众欣赏严肃音乐的负担,“两千多年前俞伯牙知音难觅,就是因为人们不懂音乐,直到今天大家还为同一问题困惑。其实,音乐本身并不能直接传达视觉形象和思想概念,用文学化和美术化方式欣赏音乐是一种误区。只要闭上眼睛、打开耳朵,享受音乐之美,别想着懂不懂的事!”
然而,当听众扫除障碍后再放松地去接触一段段音乐时,却发现能听懂了。周海宏解释,这是通过“联觉”实现的。“声音的高低、长短、快慢、强弱、升降都可以对应视觉、嗅觉、触觉下的不同事物。比如深沉、缓慢的音乐对应高山大海,而高亮、轻快的则是田园小溪。”他还认为,演奏家对同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都可千差万别,所以不必太在乎理解是否正确,甚至可以尽情加入自己的想象。音乐欣赏中,个人体验重于理解他人。
为什么严肃音乐容易“曲高和寡”?周海宏说,“严肃音乐”或“高雅音乐”的称号容易拒人于千里之外,而现在暂没有更好的名称可以替代。另外,相比通俗音乐而言,严肃音乐更加复杂多变,领略其精髓更加需要听觉的训练和人生的积累。只有音乐世界丰富多彩了,耳朵享用“美餐”才不会腻味,还能超越感官、调节情绪、触发心灵。他说,如果获得幸福生活的条件需要理性能力,那么体验高品质的幸福生活更需要感性能力,这正是艺术在人生中的意义。
短短3小时报告,听众渐渐被引领着登堂入室,余意未尽。国际设计集团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方起东教授是本报读者,他听完讲座后告诉记者:“音乐和旅游审美是共通的。很久没有听到这么精彩的讲座了,是前沿论坛为我们输送了思想、精品和名家。”师生、公司职员等各行各业人士也觉得在周海宏教授点拨下,奔赴音乐艺术和幸福生活有了更清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