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疗伤 右手重建——“5.12”地震周年访思录之一
“造城”,让民主参与相伴而行

  浙江在线记者詹晓东、李敏、梁国瑞

  大地震周年的今天,满目疮痍的灾区正在从头收拾旧山河。

  在映秀、在汶川、在北川、在德阳、在青川……地震震垮的一座座城镇,以更大的规模被规划。这些新城,正从工人们和乡民们的手中,一点一滴地从图纸上走出来,走进灾区人民的心坎。

  一年后的今天,巴山蜀水之间,学校、医院、民居拔地而起;道路、桥梁、河坝修葺一新。地震以后的成片废墟上,一场“造城运动”正火热地进行着。同时,关于“造城”的种种话题讨论和意见交锋,也在尘土飞扬的空气中回荡……

  北川新城:选址之争

  北川县城20里之外的安县红岩村,安昌河岸的空地上,矗立着一面巨大的标语牌:“再造一个新北川!”

  牌子上除了这一行醒目有力的口号外,还有新北川的规划图。

  而今,这块地方有了一个新名字:永昌镇,是胡锦涛总书记命的名。永昌,永世昌盛之意。这里是方圆几十里中难觅的一片平坦地势。对口支援的山东省已经在此搭起了施工大营盘。3年后,永昌将是一座崭新的北川新县城。

  而在此前,北川县城的选址一直备受关注。

  去年5月下旬,多家媒体传出北川新县城建在擂鼓镇的消息,声称“奔赴灾区的专家通过地质调查和反复论证提出,擂鼓镇是最理想的备选区”。

  2008年5月15日,专家组实地调查发现,擂鼓镇域内的北川—映秀断裂带上有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断裂的垂直和水平位错均大于6米,这表明,擂鼓是地表破裂最严重的地区。

  把县城从一个断裂带址搬到另外一个断裂带址,显然是不科学的!

  地质专家黄润秋和同事李勇、周荣军连夜奋笔疾书,写出了《擂鼓镇处于北川断裂带上,不宜作为北川县城新址》的报告,并通过四川省政协转呈,城设擂鼓之说由此偃旗息鼓。

  3个月以后,北川新县城又传出另外三个版本:安县黄土镇板凳桥、安昌镇、永安镇。尤其是板凳桥之说最为热烈,还有专家出来力挺,全国媒体蜂拥而来。

  然而,板凳桥虽然远离断裂带,又是平原,可用面积多,但是离北川行政区域远,不仅行政区域调整范围大,还会占用大片良田,也不利于羌族文化传承;安昌又正处在断裂带上;永安地质稳定性好,但除去断裂带隔离距离、防洪距离和其他设施外,可供使用的土地仅1平方公里,发展受限。

  经过反复的比对和论证,最终确定新县城在安昌镇东南方向,也就是安县永安和安昌两镇东侧2公里处。这里依山傍水,符合少数民族居住特色,发展空间有7.5平方公里而不用占太多良田,还位于成青、绵茂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推进北川城镇化、工业化进程。

  今年4月,北川县召开了拆迁培训大会,为5月新县城建设开工奠基做准备。

  新县城的拆迁工作涉及4个村、2000多个家庭,共6000多人,差不多有10平方公里,拆迁大约将历时一个月的时间。

  人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反复讨论、比较后确定重建的北川新县城,让人感到心里踏实。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让我们给北川一个美好的期许。

  青川县城:搬迁之问

  如果说北川县城搬迁只是选址地激烈比选,那么青川县城则经历了长时间“搬与不搬”的争论。

  “由于地震断层从青川县城通过,青川县城该搬!”去年5月20日,地质专家黄润秋带领专家组再次奔赴县城乔庄镇考察后,得出结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地震后第一次公开提出搬迁青川县城的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专家们指出,平武—青川断裂带穿乔庄而过,这条断裂带已经被激活,因而产生了大量余震,直接坐落其上的乔庄面临的风险相当大。

  有关部门也曾将竹园镇成为新县城的候选地址。因为竹园镇紧靠宝成铁路和绵广高速,地形条件以平坝、阶地和缓坡为主,工程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能满足需求,进行合理规划,是可以满足县城迁建要求的。

  对口援建青川县竹园镇的杭州市,为此曾花了半年时间,对新县城的重建进行规划。

  青川县城搬还是不搬?这个问题近日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回答。

  5月7日在成都举行的“5.12”抗震救灾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民政厅厅长黄明全说,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方面确定青川县城党政机关驻地不再搬迁,保留县城所在乔庄镇的基本功能,当前正在按照要求进行积极的恢复重建,加强地质灾害的治理,保障群众的居住安全。

  这位厅长解释道,关于青川县政府的搬迁问题,四川省委、省政府和中央相关部委都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和充分论证,认为青川虽然受到地震灾害,但受灾的程度相比北川、映秀较小一些;当地虽然存在地震的灾害,但是具备基本的防控条件。

  他同时还透露,当地将会加大对竹园镇的建设力度,青川县城的一些单位也将适度分流到竹园镇,以减轻乔庄镇的压力。

  从去年5月提出搬迁之议到今年5月最终决定不搬,历时近一年时间的讨论、考察和论证,至少说明有关部门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是慎重的。而在灾后重建这样的重大问题上容许各种意见充分表达和交流的做法尤其值得肯定。

  地震遗址:旅游之议

  青川县东河口村地震遗址。56岁的村妇王天会蹲坐在一块大石头旁边,她的脚下,放着一箱矿泉水和一箱饮料。老妇人看着一队队的游客从她身边经过,用手中的相机拍摄着她旁边的“景色”——2008年5月12日以前,这里曾是她一家人安居乐业的地方。

  在地震过去半年以后,这个仍然掩埋着近800名乡亲的地方,被作为震后首个地震遗址公园开放,供游人参观。

  据广元市旅游局的统计,开园5个月时,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已经接待了25万人次。

  不仅仅是东河口。

  去年9月16日,专家组提交的《“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及地震博物馆规划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通过中国地震局、国家文物局专家委员会的评审。

  在这份《方案》中,北川县城、汶川映秀镇、绵竹东汽汉旺厂区、都江堰虹口深溪沟4处典型遗址遗迹名列其中,并将作为四大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建设规划,即地震遗址博物馆(北川)、汶川地震震中纪念地(汶川)、工业遗址纪念地(汉旺)和地震遗迹纪念地(虹口)。

  在北川老县城门口,武警站岗,把守着进出老城的大门,只有当地居民方能凭身份证进出。这里,将被作为地震遗址博物馆。根据规划,北川将成为世界首座整体保存、规模最大的灾难性地震遗址原貌博物馆。

  距离老县城不远的山坡,不断有人前来凭吊,被乡民们称为“望乡台”。而即使是这个供人凭吊哀悼的地方,也已经成为游客云集的旅游景点。叫卖地震照片和光碟的小摊子摆了一地。“望乡台”俨然成了“观景台”。

  在震中映秀,还未进城,早有旅游景点标志高高悬起。镇口的天崩石前,不断有外地来的游客驻足留影,他们往往脸上堆着笑容,用身体摆出各种姿势。

  汉旺的东汽厂还没有完全搬出,3个厂区做着最后的搬迁工作。在汉旺小镇上,中心广场上的时钟停留在2点28分。这个巧合或者说是奇迹,让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狂拍一气。

  不仅仅是游客自发前来参观游览,“地震游”迅速成为旅行社的一项火爆业务。在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的网站上,“北川汉旺地震遗址一日游,150元起”的信息异常令人瞩目。

  当然,在地震灾害现场修建纪念场所在世界上也不乏先例。1995年1月17日,日本关西地区发生了7.3级的阪神大地震。地震后,日本政府指定其为国家天然纪念物,并在此基础上修建了北淡震灾纪念公园。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挺之认为,从大地震遗址中挖掘出较高的人文价值,使其与风景融为一体,可以让游人真正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涤。游人进到地震遗址,不应该抱着游山玩水甚至看热闹的心态。

  尽管如此,还是有网友不断提出质疑。他们认为,无序的地震灾区旅游带来的是对逝者的不尊重,是将巨大伤痛变成娱乐的资源,是试图把“快乐建立在悲伤之上”。而把灾难之地当作娱乐场所,“不仅是对失去生命的人不尊重,也严重伤害受难家属的心” 。

  有网友诘问:“保护地震遗址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缅怀死难者,提高忧患意识,进行灾难教育,而不应是拿来赚钱的。”

  住在北川县擂鼓镇胜利村板房区的席辉很认同网友的看法。他认为不少游客抱着好奇的心态来到灾区观看地震遗址,“他们没有在大灾难中失去亲人,根本无法了解我们的痛苦,所以看到他们成群结队来参观遗址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

  当“地震游”正在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涌往震区之时,要不要开展地震遗址旅游、以什么方式进行地震主题游、游人进震区应该注意些什么,诸如此类,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来自网络的质疑之声以及灾区同胞的泣血感受,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对地震遗址更好地得到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肯定不无益处。

  大而言之,让民主参与相伴整个重建工作,肯定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背妻男”吴加芳其人其事
·易大东的遗言和父亲的心愿
·蒋晓娟:生活还是简单一点好
·冯翔之死:悲剧应当如何避免
·浙江老师,支教在行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