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当地举办妇女来料加工的比赛
浙江在线丽水6月8日讯(记者 童俊)这两天,在青田县石郭工业区,佳龙服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杨龙标正在闷热的车间里忙个不停,给客户的样品要亲自督阵。前几天,他刚从温州的企业接过来一个加工宠物服饰的订单,原料由对方提供,杨龙标只要负责加工。
近年来,青田县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杨龙标把原来在温州的服饰加工厂搬回了老家,当起了原料加工经纪人,经过1年多的发展,去年他的产值超过了2000多万元,不但成立了公司,还解决了200名农民的就业问题。
在青田县还有181名像杨龙标这样的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他们把温州企业介绍到青田,使青田的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既解决了农村妇女就业问题,同时也为温州中小民企提供低成本的后方加工基地。
青田的农民也有了经纪人
青田县是著名的侨乡,由于土地资源贫乏,许多人都是外出打工谋生。2003年,工程浩大的滩坑水电站开工建设,有3万多移民要动迁安置。从2005年开始,青田县逐步开展来料加工产业。
有关部门根据当地特色,有针对性地对移民进行培训。腊口镇、高湖镇的农民免费接受了柑橘种植、养鸡等种养技能培训。油竹新区、温溪镇的移民接受了面点、家政以及服装、鞋革等技能培训。一些脑子活络的农民则跑到温州的服装厂、鞋厂、工艺品厂拉了来了原料,分发给村子里的妇女做,做好后,温州的工厂就会来取货。
在青田县油竹新区的侨中社区,25岁的叶茂波已从去年的打工仔成了优秀的来料加工经纪人。之前,他一直在温州的服装厂干活,积累了不少经验,青田发展来料加工产业后,他就想回老家创业。去年6月份,他东拼西凑了几十万元,买来了缝纫机,从温州的羽绒服厂拿原料,再雇人来加工。叶茂波说,忙的时候,有60多名工人,仅去年下半年就赚了10多万。
初中毕业的小李,一开始找不到工作,后来参加了政府的培训班,学会了缝纫。现在他在叶茂波的厂子里干活,每个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
目前青田县共有相对集中加工点70余个,有经纪人180人,固定加工者达到13000人,人均收入3844元。来料加工已成为解决农村妇女和下岗女工就业的一条重要出路。
青田农民不出门就可以奔小康
为了帮扶这些创业农民,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移民杨龙标就是政策的受惠者。
杨龙标原本在温州开着一个小小的服装加工厂,从一些大的企业接些单子来做,受金融风暴影响,单子接不到,厂里开不了工。听说青田县里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他毫不犹豫地回来了,一起回的还有六、七十个青田籍的农民。
杨龙标笑着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租厂房政府每平米补贴2块钱,他4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一年就节省了近10万租金。再加上政府的运费补贴、移民补贴、贷款贴息、优秀经纪人奖励等,每年还有四五万。对于未注册公司的家庭作坊,政府是免税的。因此这么算起来,杨龙标的厂子比在温州要节省几十万的开支。
为了帮这些经纪人与温州的企业牵桥搭线,今年4月24日,青田县在温州举办了来料加工市场接洽会,青田县的来料加工经纪人与7家温州企业签订了总价值2000多万元的来料加工订单。青田县还在温州成立了“青田驻温州来料加工市场联络处”,为广大客商和经纪人提供“保姆式”服务。
青田县万阜乡新庄村的夏洪泽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边看电视边做来料加工的活。3个月就增收了5000多元,往年,夫妇俩单靠田地里的收入,早出晚归,全年的收入也不足3000元。
青田县妇联主席吴飞飞说,青田县的来料加工为温州企业提供专业、优质、低价的加工服务,开辟了一条降低用工成本的新途径。在青田,来料加工业被广大群众形象地称为:不占地,不建房,男女老少天天忙;不下田,不出门,坐在家中奔小康。
其他地方来参观青田的来料加工业
记者手记:来料加工业不是青田首创的,但是青田是开展得比较好的。青田县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工作核心,积极谋划农民增收新思路。政府在企业与农民之间牵线搭桥,做好保姆式的服务,免除企业和农民的后顾之忧。但是来料加工是一项利润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发达地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后方加工基地,并不是长久之计。当地经济仍需不断拓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