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福字、挂字画、放烟花……昨天,在杭州市萧山区开诊所的王海坤,喜气洋洋地搬迁到满目青山的七里乡治岭村,住进从村民朱雨生家租来的闲置老宅。他每年支付2600元取得老宅10年的使用权,只为呼吸一口清新空气。“7个月前进山挖草药,呼吸到这里的清新空气,就想长住这里了。”王海坤说,工业发达地区患肺部和骨质增生疾病的人较多,但治岭村没人有这些病,全村530多人,有100多位60岁以上,个个身子骨硬朗,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还能上山下地干活。“凭我多年行医经验,只有森林负离子高、水质好的地方,才不会得这些病。”王海坤动心了,便请村干部帮忙找房子“定居”,潜心医学研究。
城里人进山租房“买”空气的消息传开后,引起周边乡村干部的热议:“靠山吃山”不能只知“吃”木头,山林原封不动也来钱。许多人认为,柯城区“天然氧吧”多,65万亩森林大多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村,每立方厘米负离子达数千上万个,空气湿度45%至65%,常年平均气温约20℃。各村应利用这种符合城里人“低碳生活”需求的小气候环境,形成空气“交易”基地,吸引更多城里人来“买”空气,进山长年居住。
山农转型“卖”空气,村落庭院要洁化。今年以来,该区配套山村的公厕、垃圾箱、绿化等设施,帮助千家万户接通自来水、换上沼气灶。
九华乡寺坞村党支部书记傅荣山说,村里清河道、建游步道,腾出闲置老宅,在其周边流转出田地作体验劳动园地,引城里人来租房“买”空气。七里乡农家乐近年来吸引1万多名上海老年人来旅游,为将游客变成“买”空气的常客,该乡今年与上海太平洋旅行社合作开办养老基地,使一年来住几个月或半年的常客逐渐增多,有的已长年定居。至今,全区有500名左右来自杭州、上海、衢州等地的中老年人,长年居住在110多个山村健体养生,平均每户租期10年、年支付租金近3000元,相当于每户吸一天清新空气8元多。
山村“小气候”渐成大气候,吸引了城里人来投资,给农民带来实惠。在市区经商的方志英,投资300万元,承租杨坞村的房子和山场,招徕市民进山种树、挖笋、钓鱼,呼吸新鲜空气。住在云头村的6位退休医生,出钱修通村口机耕路,免费为村民看病,买来健身器材成立起老年活动室;物资公司退休干部陶师傅,利用销售渠道的“老关系”,帮村里8户养鸡户卖鸡,每户年增收五六千元。
短评
可贵的创新
柯城区不动山里一草一木,以原生态环境吸引五百城里人进山租房“买”空气,使村民在改变“靠山吃山”的传统“吃法”中得到更多实惠,可谓创新了发展方式。
这种发展新方式,给地处钱塘江源头的衢州,提供了一个科学开发生态资源的样本。以前,一提生态保护,许多地方以为“只亏不赚”;一提“靠山吃山”,就跳不出砍树伐木搞加工的“套路”。现在,柯城区从城里人生活方式转变中,找到新的生产发展方式,不破坏、不改变山村环境,以“不动”带“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无疑是创新之举。
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各地也加快了“转型升级”的进程。期间,会出现许多困难和矛盾。但是,只要我们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勇于转变思维方式,同样也能闯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