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开化县池淮镇看到,原本空旷的桑园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黑木耳菌棒,菌棒上的黑木耳已密密麻麻地长出。该村村支书方根木欣喜地对记者说:“今年我们村共种植黑木耳15万袋,成活率在98%以上,第一批的木耳已采摘完成,晒干后就能拿出去卖了。预计每袋黑木耳的收益有3至5元,现在有许多村民打算明年种植黑木耳,到时规模就能达到50万袋了。”
高潮村是一个只有85户、289人的小村庄。村庄虽小,但收入不低,据村书记方根木说,这主要得益于把握住了循环农业这一“科学道理”,得益于村两委大力推行的“蚕-沼-菌”产业。即使在去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仍达到8070元。
据了解,高潮村已有30多年的种桑养蚕历史。该村通过桑蚕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几年来,借着全省“蚕桑西进”工程的东风,进行了良田改制,把村里350余亩农田种上了桑树,使得村里90%的耕地都成了桑园。去年以来,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村里又鼓励村民建造沼气池,蚕粪进入沼气池,有效形成蚕、沼、桑的循环型农业模式。“2009年的人均收入肯定会超过8070元。”方根木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说起循环农业,村书记方根木说自己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于2008年在全县率先用桑枝条栽培黑木耳,并在生产技术上获得了成功。但由于管理上缺少经验,再加上天公不作美,在采摘的时候遇上了雨季,结果当年所种植的1万多袋黑木耳没能赚到钱。
初战失利的方根木并没有死心,由于他自己的沼气工程队事务较多,没有时间培育食用菌,但如何帮助村民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村民收入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为增强黑木耳种植户的信心,方根木在外村寻到了种植业主李章武为村民带头示范,而他本人也在种植技术上给予帮助。据了解,到2009年未,该村共有6户村民采用了桑枝条栽培黑木耳,共计15万袋,现在第一批的木耳已经采摘完成,正在加工制作当中。
方根木告诉笔者,桑枝条栽培黑木耳将原来的桑枝条变废为宝,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也符合我县生态发展的实际,丰富了蚕、沼、桑的循环型农业的内容,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下,村民以前担心的销路和产量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在2010年,村里黑木耳的种植将会达到50万袋的数量,到时一年四季都有钱赚了。”方根木开心地说。 (朱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