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5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 2003年起,吴伟强开车上下班。开车7年的他,说起杭州交通,连连摇头,一个字:“堵”。
吴伟强是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他还真和这“堵”字较真上了,他和学生们一起蹲守路口,一辆辆车地计算拥堵时间,测算红绿灯变换的时间。
昨天,他耗时一年调研的成果,在民进省委会的帮助下,提交到省两会。
民进省委会表示,这样的调研成果正是他们作为政协委员要呼吁并为之努力的建议。
浣纱路1500米设11组红绿灯
吴伟强拿出的这组调查数据,细到每一脚刹车。
文一路丰潭路口到上塘路口,总长5000米,设了14组红绿灯,平均每隔357米一组。德胜快速路下沙九堡段仅9700米路段上,设了30组红绿灯。留和路北口至浙江科技学院留下校区的3800米路段,设了14个红绿灯。浣纱路庆春路口至西湖大道路口,不过1500米,却设了11组红绿灯,如果运气不好,每开136米,就得停下来等红灯。
“真当是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啊。”吴伟强说。
最让他吃惊的是,之江路上的九溪公交站出口处路段,短短10米距离,设了两处信号灯。
他给出的数据显示,2009年杭州市区共有1009组信号灯,其中杭州交警支队电脑控制的SCATS系统信号灯路口共377个,“父子灯”路口127个,单点信号灯路口505个。
红绿灯周期不合理,更堵
去年暑假,冒着高温,吴伟强带上研究生、本科生走上街头,实地蹲守路口,计算机动车流量。
“路口流量大小,是安排交通信号灯周期的关键。”他说,杭州交通信号灯周期很多都偏长,主要原因是路口信号灯设置过于复杂。
吴伟强说,根据他的调查发现,很多流量大的路口,每组灯都有左转、直行、右转等的功能,这样一个周期耗费的时间自然过长,比如,在主要交通路口等一个红灯,需要120至180秒,而绿灯只有35秒至50秒,“这使等待车辆不断增加,排队,从而造成二次停车拥堵。”。
中小流量路口的红灯周期基本在60秒至90秒,直行绿灯周期为35秒至45秒,“红灯比绿灯等待时间长,造成车辆在路口有交叉口等待的现象。”吴伟强说。
此外,杭州在高峰、平峰时段,不论流量变化,灯次依旧是固定时间设置。
“父子灯设置,是为解决路口特定时间内人流量过多带来的拥堵。”吴伟强说,可人流是动态的,一旦人流稀少时灯继续设置,就会造成多余的等待。比如,他晚上从小和山开车回朝晖的家,一路上人少、车少,但不少父子灯依然工作,“我认为应该在夜间缩短红灯时间,甚至关掉父子灯。”
踩刹车比一路通畅,尾气要多排放一倍。
信号灯相位设置,问题很复杂
不过,在杭州交警看来,信号灯相位设置不是一个路口的问题,而是需全盘考虑的。
“城市在发展,人群更集中,主城区路口越来越忙碌。”杭州交警支队科研所一位专家表示,信号灯要关注的是所有交通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机动车驾驶人。
比方说右转红绿灯,它在繁忙路口则可缓解行人与右转车辆的矛盾。
每一盏交通信号灯,不仅要提前设计,安装后还要看实践效果,唯一的检验标准就是流量。
某路段灯某时段灯次过多,原因有很多,比如主城区还有一些路面建设遗留下来的交通组织难题,更重要的是,灯与灯是互相联系的,不是独立的,这个路口时间看上去比较长,但对整个交通环圈可能是必要的。
他表示,杭州交警为出行通畅做过多种尝试,2005年起先后创新推广了左转弯待转区、直性待驶区、可变车道、禁左、潮汐车道、合理设置调头车道、提前右转车道灯等,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拥堵。(孙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