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绵阳5月14日讯 ( 特派记者 童俊) 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省的绵阳市成为受灾最重、伤亡人数最多、重建任务最重的地区,所辖9个县市区全部成为重灾区,其中北川、安县、平武3个县为极重灾县。
全市受灾人口521.7万,占地震灾区受灾人数的1/4,因灾遇难21963人、失踪7795人,占地震灾区遇难失踪人数的1/3,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89亿元。
就是这样一座曾经满目疮痍的城市,经过两年的重建,俨然是浴火重生。
全市纳入三年重建规划项目7318个、总投资2266.3亿元,相当于绵阳1985年建市到2007年投资总和的1.5倍。
目前,重建项目已开工7235个,完工6071个,完工率82.9%,完成投资1613.4亿元、占总投资的71.2%。
面对来访的全国知名网络媒体的记者,绵阳市市长曾万明说,可以用“自豪”来描述他现在的心情。
他说,在灾后重建中,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最大政治,群众满意作为最终标准。灾后重建怎么办,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灾后重建怎么干,群众最有发言权。
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绵阳人从悲痛中站了起来,从废墟中走了出来,在重建中挺了起来,正大踏步迈向新的幸福生活。
在重建项目的投资中,“三农”投资1138.1亿元,占灾后重建总投资一半以上,其中农房重建投资508.9亿元、占“三农”投资近一半,如此巨大的投入前所未有。灾后重建使灾区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老百姓住进了新房子,过上了新生活。
通过灾后重建,学校、医院这些农村以往的“短板”正在补强。灾后重建中,优先考虑的是学校、医院,建得最好、最漂亮、最牢固的是学校、医院,红旗飘得最高的是学校、医院,已成为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单从硬件水平看,已经和城市不相上下,甚至超过城市一些地方。
曾万明动情地说,绵阳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至少比原来跨越了二十年。
在做好“硬件”的同时,绵阳的“软件”也上去了,人民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灾后重建中,通过改革、改组、改造,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提升了一批传统产业,又加快推进了长虹PDP、九洲LED、中国重汽、艾默生网络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经济的发展,也为绵阳人提供了无数的就业岗位,现在绵阳人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了。
曾万明介绍,2009年绵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0.2亿元、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1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5152元、增长8.4%。今年全市经济形势继续向好发展。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8亿元、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4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11元、增长11.1%。
绵阳已从大地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呈现一派勃勃生机,历经考验的绵阳人民,已从地震废墟上站了起来,正在勇敢地迈向新生活。
孩子们笑得很开心
绵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