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迁户的幸福生活
现在的小河直街
浙江在线杭州6月3日讯(记者 包勇) 将历史建筑用于商业用途合适吗?前不久南山路两岸咖啡店着火,让75岁老房开了“天窗”,谁来埋单?杭州保护历史古建筑又有哪些方法?……
前天,本网报道了天下粮仓开咖啡店引争议的文章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历史古建筑究竟该怎么保护,成了不少人都关心的问题。
政府出钱保护 小河直街居民的幸福生活
小巷深深,木楼蔼蔼,旧式招牌,石砌埠头,邻里间夹着“儿”字音的杭州话,这就是现在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景象。
小河直街26号,76岁的陈掌虎坐在沙发上,剥着花生看电视。说起现在的生活,陈掌虎擦了擦嘴巴,站起来。
“那个时候,我们夫妻,加上儿子儿媳,还有孙女,三代五口人就挤在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陈掌虎伸出五根手指头说,当时的房子没厨房、卫生间,夏天也没有空调,就连晒个被子也只能到附近桥上去晒。
“现在回迁回来,已经有60多平米了。”陈掌虎乐呵呵地推开一扇玻璃门给记者看,卫生间也有了,还装了热水器,隔壁就是厨房。
陈掌虎的老伴张静花正在洗菜做晚饭,光听老伴讲话不过瘾,赶紧将手放到围裙上抹了抹,围上来说:“以前的房子,都是木制结构,破破烂烂,每次下大雨心里都慌兮兮的,不仅怕漏水,还怕哪天房屋倒了。”
张静花敲了敲墙壁说,现在从外面看房子是木质的,里面可是有砖结构的,电视、冰箱、洗衣机,都是全新的。
老俩口越说越来劲,争着打断对方的话头。张静花说,现在门口的运河也整治过了,环境变美了,只要天气好,每天都会在晚饭后在运河边溜达一圈。陈掌虎说,我们在这里住了40多年了,这些老建筑承载了太多的记忆,现在回迁回来,记忆还在延续。
陈掌虎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仅仅是小河直街的一个缩影。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中,民国初、上世纪30到40年代、50到60年代、70年代以后的建筑,密密混杂在一起。
多年风雨,这些清末民初建的典型水乡民居,经过时间的洗礼已变得斑驳不堪,有些甚至成了危房,再加上基础设施差,居民生活条件很差。
2007年,杭州运河综保委启动的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285户居民暂别这条生活已久的老街。“对运河周边的地块进行运作,筹集资金,对老街区进行保护。”运河综保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保护费用近3亿
“以前煤炉生火,烟雾袅袅的场景已经不见了,小河直街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既保护了古建筑,又保证了居民生活安全。”这名负责人说,小河直街里的居民大多数几代人生于斯,长于斯,建筑要保,通过回迁,活的民俗文化也保住了。
抱青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