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龙泉6月23日讯(记者 梁国瑞 通讯员 牟琳琳) 说到龙泉,大家马上就会想到是宝剑。然而,“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龙泉,老百姓现在有了另一把“宝剑”——竹子。
这一杆翠竹,是龙泉人致富的“宝剑”。同样品种的冬笋,别人只能卖出6.5元一斤,龙泉人却卖出了65元一斤的高价,秘诀何在?
65元一斤的冬笋
在龙泉的竹农中,这几年流行一句话:“穿着短袖挖冬笋”。一般来说,冬笋开挖都要等到11月份,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穿上了秋冬衣服;而在龙泉,冬笋最早可以在9月份开挖,竹农这个时候还都穿着短袖。
同样品种的冬笋,龙泉比其他地方整整提前了2个月上市。在城里人都喜欢尝新鲜的今天这2个月的时差,为龙泉人占尽了先机。
龙泉山多,翠竹也多,全市有毛竹林55万亩,放眼望去,满山尽是翠竹,立竹量达到6316万株。从这些竹林里,每年“出山”的竹材达到1400万株,是整个浙江省的重点产竹区。
浙江农林大学竹类研究所副所长金爱武是龙泉人“三顾茅庐”请来的竹产业首席专家,3年多蹲点龙泉,让他对这里的竹产业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龙泉共有笋用林(收入来源三分之二以上来自于竹笋的竹林)8万亩,“早期笋,也就是正常的产笋期以前产的笋,每亩能达到50斤,产量高的能达到80斤每亩。”
如果按照这样做一个估算,每亩50斤,8万亩笋用林可以产出400万斤早期笋,每斤卖到65元,将能产生2.6亿元的收益。“当然,卖65元一斤是很短的一段时间,随着冬笋上市越来越多,价格会降下来,一般来说有30元一斤左右。”金爱武说。
早产2个月的秘密
龙泉冬笋占尽市场先机的秘诀在于提前2个月开挖。而同样是冬笋,龙泉的笋为何能早产2个月?
早在2006年开始,龙泉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批准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后,“龙泉市竹产业提升工程”随即启动。而在这个工程里,“冬笋早出定向培育技术”就是一个重要内容。
要想竹林好,施肥很重要,但并不是一通乱施就能达到效果。在竹子的哪个位置施肥,挖多深的坑,施多少肥都很有讲究。
金爱武被请到龙泉以后,就指导竹农进行“精准”的施肥:一亩柱子要施肥150斤,坑要挖25厘米深,不能遍地乱施肥,而要找准“穴位”……
除了“精准”施肥,施什么肥也很重要。金爱武把自己的发明专利——通用肥带到了龙泉。
“我们提倡不同的土质情况施不同的肥,但又不可能每块竹林都去测量土质,因此采取测土分区施肥法。”金爱武在考察了300多个样点后,将龙泉的竹林土质分为6种类型,并且配置了6种通用肥,“光今年,就已经使用了超过1000吨。”
就这样,龙泉冬笋早产2个月走向市场,甚至卖到了意大利等欧盟国家,深受欢迎。
一杆翠竹闹翻身。靠山吃山的龙泉人,吃出了新味道。2008年龙泉全市竹产业一产产值达到3.2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47.1%,直接参与的农民人均从竹林取得的纯收入就达2645元,比2005年人均增长了1650元,一杆翠竹,成了龙泉人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