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填写浙江在线发出的问卷
高温下的思:农民工维权意识增强“高温费”需法律保护
没领到高温费
怎么办?
|
A、算了 给足工资就不错
|
B、消极怠工, 天热了就少干点活
|
C、向上级部门、主管单位反映,向媒体爆料
|
D、换一家工地,不在这干了
|
28人
|
26.6%
|
13人
|
12.4%
|
50人
|
47.6%
|
14人
|
13.4%
|
这个夏天,骄阳似火,当城里人都躲在空调房享受清凉时,在这个城市的不少角落,许多人依然顶着烈日,他们用汗水浇灌着盛夏的城市,自己却饱受酷暑之苦。
正在这样的高温下,济南市“热死”了8名农民工和环卫工人。
人们在追问,在高温下工作的户外劳动者,谁来保护他们的基本权利呢?在本网的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问题是“没领到高温费怎么办?”。
有26.6%的人选择忍气吞声,认为给足工资就不错了;有12.4%的人会选择消极怠工,天热了就少干点活;还有13.4%的人会选择换一家工地,不在这干了。
杭州市滨江区东信大道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数十名工人面朝黄土,在烈日下默默地干着。工程不算大,但已历经好几个包工头转包,干活的人大多是老乡带老乡,都来自湖南省邵阳市。
陈斌才29岁,已经在建筑工地干10年多了。10年里,他记不得换了多少个工地,但他清楚地记得,至今没有拿过一笔高温费。
本网的问卷调查显示,有60%的工人今年没有领到过高温费,陈斌就是其中一员。对于高温费,陈斌并无多少苛求,因为他是老乡带出来的,大家都是朋友,不可能因为没高温费,就与朋友翻脸,更何况朋友也只是小包工头,他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不过,陈斌私底下告诉记者,高温费是没办法了,但身体是自己的。天热了,就少干点活。每到夏季,他会找一家按天算工资的工地,等到了秋天他又换一家按工程量计工资的工地,好好干上几个月,然后带着钱回家过年。
像陈斌一样心思的大有人在。数据显示,一旦权益遭受侵害,有超过半数的人缺乏有效的方法来维权。也有工友会选择极端的方式。九堡九环路上的“罗兰春天”工地上,来自湖北的张师傅告诉记者,几年前,他有个老乡因为老板欠了一年多的薪水,实在没办法,他绑了老板的孩子,最后被抓了进去。
没领到高温费怎么办?问卷调查中,有47.6%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向上级部门、主管单位反映,向媒体爆料”。
这一数据也和省社科院的一项调查结果相近,半数左右的农民工会通过正常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说明农民工维权意识较理性,倾向于采取合法性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省社科院杨建华教授说。
47.6%,说明农民工兄弟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正在逐步增强,特别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年龄大约在18—25岁之间。
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通过正常途径,未必就能拿到高温费。
四川籍农民工郑春明在外闯荡多年,早就知道高温费一事,但从来没有拿到过。今年,他“厚着脸皮”去找公司领导要高温费,却被老板劈头盖脸说了一通:“就你聪明,就你知道天热,别人都没说要高温费!”不服气的他找了劳动监察部门,却杳无音信,不了了之。
“我们也收到过关于高温费的咨询和投诉,但是没法受理啊。”浙江省劳动监察总队举报投诉科的俞红华道出了背后的尴尬。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通知仅仅是一份指导性的文件,既非法律也不是法规。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工资处处长张飞雁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高温津贴的发放并非强制性的,“对于拒绝执行的企业,我们也是无可奈何”。
杭州市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朱建伟曾通过媒体呼吁,高温劳动保护和高温补助应该从制度上加以保障,建议国家和各级地方立法机构应尽快立法,通过法律的硬性规定,来保障高温天气下公民的健康权。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李敏 叶海 廖小清 童俊 包勇 柳博姗 王黎婧 葛昕 唐星/文 王坚颖/摄
编辑: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