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条新闻对比鲜明。
一条是,媒体追踪南京市下关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去年一次事业编制人员招聘,结果发现录用的四人中三人是局领导子女。对此,下关区人保局解释:此次招聘本身就是面向“劳动局系统内”的招聘,包括在职的无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以及局系统职工的子女或配偶。
另一条新闻是,四川安县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打破身份、年龄、学历等资格条件,不仅事业身份干部可以参选,而且县内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外出务工人员、致富能手等也能报名。
两条新闻一喜一忧。喜的是,有的“衙门”招人,给了老百姓一些机会,而忧的是有的“衙门”却把机会私下截流瓜分了。除了上述新闻外,近期还有如下事例:江西武宁县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限招正科级干部家属;合肥烟草行业领导亲属集体霸占烟草公司就业岗位……
不是说领导亲属就不能被录取,如果按照程序公正,倒也无妨,但细观南京的这场招聘,却形迹可疑。首先,关起门来对内招聘,明显违反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中“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其次,其招聘公告和招聘结果,都没有按程序向社会公示,记者发现其招聘启事在网上及其内部工作安排上都无迹可循。显然,这违反了程序公正原则,这样的招聘很容易沦为权力自肥的游戏,无怪乎民众对其质疑。
就业走后门的积弊由来已久,我们期待随着社会进步逐步消除之。作为权力部门,本应在招聘过程中率先垂范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可如今,某些公权机关屡屡把招聘办成了家属的内部选秀,动辄集体性关前门、开后门,冲击人才公平晋升的正常渠道。这股歪风不刹住,将会对社会公正产生很大伤害。
近年来,我国制定完善《公务员法》等一系列法规制度,正是为了规范公权机关的招考录取工作。要使这些制度产生实效,必须从招考活动本身的程序公正做起。事业单位不是家族企业,与公权紧密相连,公众有权参与管理,其招聘活动也应遵循相应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