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观光为主还是公共交通为主?漕舫定位不明确
“碧波荡漾的东河上,一艘艘古色古香的漕舫穿桥而过,两岸是垂柳、芭蕉、青竹相映成趣,泛舟水上,宛如画中游。”浙江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杨建华教授说,自己的家就住在东河边,在阳台上晒着太阳,看着底下东河,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
杨建华说,中东河综保工程的的确确给老百姓带了实惠,特别是中东河两岸的居民,这样的实惠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得见的,而在中东河上游走的漕舫更是最大的亮点,这是真正的“还河于民”。
不过,有一点也让杨建华有些不解,“目前,中东河上的漕舫究竟是充当水上交通工具,还是承担旅游观光的功能呢?”
如果漕舫是以游览观光为主,针对的受众群体是游客,比如,西湖边的游览观光车,虽然是交通工具,但票价比公交车要贵,环绕西湖一圈要40元。
如果中东河上的漕舫是水上巴士,也就是以水上公共交通为主,又不能超载,那么是不是应该增加数量,方便市民出行呢?
“中东河漕舫定位不清,想鱼与熊掌兼得,结果既没体现旅游功能,也没体现出公共交通功能。”杨建华说,这是造成目前周末游客上不了船,平日没人上船尴尬局面的原因。
杨建华建议说,平日坐漕舫人不多、周末游客多,一方面说明市民的出行观念并没有转变,还是选择公交、私家车、免费单车、走路为主;另一方面说明就目前情况来讲,漕舫提升旅游功能比较容易,成为市民的水上公共交通则是更远的目标。
坝子桥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