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就是“打造”。它常被一些地方、单位挂在嘴头上、写在汇报材料中。可以说,口不离增长,言必称打造,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髦。
这种热衷于“打造”的做法,应引起高度重视。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把握当地实际和经济的内在规律,“打造”只是特定条件下的案例,不是发展经济的常态,不能一个“打造”接着一个“打造”地由着性子来。
事实上,打造与发展经济并不沾边搭界,硬要将打造与发展经济扯在一起,说穿了还是政绩情结在作怪。争速度、上项目、铺摊子、盲目扩张的毛病没有改。在打造的影响下,地处山区的“搬起碾盘打月亮”,不自量力地要打造百万亩药材基地;就连带着贫困“帽子”的地方,也不知轻重地要打造国际一流生产基地。你上了百亿元的大项目,我无论如何也要打造更大的给你看看,这样的攀比和竞争,无异于“邯郸学步”。在打造的口号下,很多就业空间大的传统产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常常被当作“夕阳”余晖被轻易抹掉。新经济、高科技、信息化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和金字招牌,科技园、信息港、软件基地、大大小小的硅谷、光谷,遍地开花,打造不成,随后成为地方的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