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旁堆着的废弃灯管
浙江在线杭州12月13日讯 (记者 叶海) 在同等瓦数之下,一盏节能灯比普通白炽灯能够节能80%,其寿命是普通灯泡的8倍。
如此节能的产品,不仅获得了“节能明星”的称号,国家相关部门还设立了项目进行重点推广,以全面取代白炽灯。
但是在这个“节能明星”被大规模推广宣传的背后,它所带来的汞污染却成为生产地区不得不面对的痛。
浙江在线记者近日来到临安高虹镇,试图了解节能灯主要生产基地的现状。
政协报告披露杭州周边部分地区重金属污染
日前,在浙江省政协举行的“构建和谐浙江、推进科学发展”的专题协商会上,省政协重点课题调研组出具一份关于食品药品安全情况的调研报告。
该份报告指出,目前杭州周边部分地区处于汞、铜、铅、锌等重金属重度污染,这些不易被人察觉的重金属污染通过土壤和地下水,已威胁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已让当地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温水中的青蛙”。
报告还特别提到,“节能灯产业汞污染”等产业性污染,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所谓“节能灯产业汞污染”,即在节能灯的生产过程中灯管中原料汞的流失或者散发造成的污染,这一情况在号称“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的临安高虹镇已现端倪。
废弃的节能灯管中部分已经破碎
汞污染来源之一:废弃节能灯管随意丢弃
从杭州出发往西,约40多分钟车程后,就到达了高虹镇。走在镇上举目四望,“××照明”的招牌比比皆是。
据了解,临安高虹镇目前拥有节能灯毛管生产企业180多家,仅去年一年,该镇就产节能灯13亿支,整灯2亿只,该镇还是中国三大节能灯制造基地之一,占全国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占世界生产总量的十分之一。
和“××照明”的招牌一起映入眼帘的,还有部分工厂企业旁随意丢弃的一排排废弃灯管,很多就是直接暴露在外面日晒雨淋,其中不少已经破碎。
记者了解到,由于汞的沸点比较低,常温下即可蒸发,而这些废弃的节能灯管破碎后,瞬时可使周围空气中的汞浓度超标上百倍,而人体一次吸入25毫克汞蒸气即可致死。
此外,含汞玻璃碎片对土壤、水源污染严重,一旦进入人体的汞超标,就会破坏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肾等。
汞污染来源之二:生产过程操作不规范
高虹镇上有一家名叫“XX照明”的节能灯生产企业。记者在其生产车间发现,节能灯管中的汞,就是由工人通过一根类似医用针筒一样的注射器手工添加的。整个过程中,操作工人都没有使用任何防护设备。
对于生产车间的通风设施的关闭,一位企业负责人解释说,这个只需有人来检查的时候开一下就可以了。
记者随后得知,节能灯用汞分为固态和液态两种,如果使用固态汞,相应的设备价格更为昂贵,也会使每支节能灯灯管的成本提高。因此,在无国家强制要求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企业均使用液态汞。
此外,按照正常规范,使用液态汞每支灯管内只需滴注3毫克左右,但实际生产中由于手工操作的不规范,液态汞消耗高达每支15毫克左右。
由于液态汞生成的汞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额外的汞,不仅污染了周边的环境,更在不知不觉间危害到了一线生产工人的生命健康。
杭州卫生监督信息网上的信息显示,高虹镇从设立尿汞检测点截至2010年8月27日,有12人尿汞数据超标,这些人均在通风设施不齐、劳动防护欠缺的环境中工作。
碎灯管中含有剧毒的汞
汞污染源自立法缺失 杭州律师建议资金补贴鼓励回收
“节能如果是牺牲了环保来做代价的话,这个节能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对于临安高虹镇的汞污染情况,浙江省政协委员张承军如是表态。
记者查询得知,我国虽然在2001年颁布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但只是鼓励政府建立日光灯管回收处理机构,未对节能灯回收处理做任何规定。
同时,废旧灯管回收设备价格高达上千万元,而回收每支灯管还将产生1.2-1.8元的处理费用。这样一笔支出对于很多小企业来说完全是一笔“不划算”的生意。为此,不少企业负责人在面对废旧灯管的污染中采取了“鸵鸟政策”。
根据之前媒体报道,浙江首个含汞废旧灯管处理工程项目将于10月底在临安高虹镇建成并投产,但浙江在线记者核实的情况是,该项目至今尚未完善。临安宇洁含汞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公司一位楼姓负责人回应说,目前工程项目还没有正式开业,是因为其中有些设备没搞好。
综合这些原因,临安当地不少节能灯管的生产企业,就选择了将废旧节能灯管随意丢弃,或是将这些含汞的整灯和配件混在一起,当成普通废品低价出售给废品回收企业的方式进行处理。
为此,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主任童松青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立法,从法律法规角度来加强废旧灯管的处理,并提议通过资金补贴等方式,来调动有关机构组织或者企业的积极性,从而加入到废旧灯管的回收作业之中。
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汞污染情况,张承军认为,这需要企业家自身的道德约束,同时相关的劳动监察部门也要在其中加大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