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10多年村书记,这事以前做梦都没敢想过,现在市里给了咱这么好的待遇,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今后我在工作上一定更加努力,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12月2日,刚刚被确定为海城市中小镇党委班子成员的中小镇中小村党总支书记姜永波高兴得脸上笑开了花。
姜永波的欣喜,感同身受的还有姚吉利等11人。同样是村书记出身的他们,在这次海城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任镇区领导班子成员或聘用事业干部”选举中,脱颖而出,即将走上镇(区)新岗位。这也意味着基层干部上升的通道在海城全面打通。
海城市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加强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方面积极探索,经过多方调研与市委常委会讨论,今年9月20日,制定出台了《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任镇区领导班子成员或聘用事业干部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在鞍山首开从村干部中选任镇干部先河,寻求建立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受提拔、得重用的长效机制。
海城“村官”变“镇官”的门槛不低。在考量标准上,按照“德、绩、才”综合考量,以“德、绩”为主的原则,科学设置了8项基本条件,量化细化为5个方面23项的考核评分细则。同时,设置了存在违纪违法情节、发生重大信访事件等5个“一票否决”项目。特别是加大了对经济发展方面的考量,其分值比重达到总分的42.5%,并规定只有上年村集体收入在3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的才具备参选资格,从而树立了“凭德才升职位、以实绩论英雄”的良好选任导向。
首批经过严格程序选出的12名“村官”个个过硬。他们“德、绩、才”科科都是高分,基层组织管理经验丰富,通过一年的试用期后,经考核合格将予以转正。海城市明确规定,这些“村官”虽成为“镇官”,但必须保留其村党组织书记职位,继续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村级经济、加强基层党建、实现强村富民上,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谈及“村官”变“镇官”的意义,海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浦时说:“这一举措具有两大作用:一是身份转变的激励作用,让农村干部有盼头、有干劲。二是这些村书记到镇(区)工作后,会将他们的经验在全镇(区)推广,带领更多的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