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你还在坚持手写信吗?今年台州预计寄出2000万封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浙江在线12月14日讯“记得给我写信。”

  “有空给我打电话。”

  “手机号码留一个,可以时常联络。”

  “有qq吗?有msn吗?还是加微博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换信息、互通音讯的渠道越来越畅通、便捷了,手写信这种古老的通讯方式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及,渐渐式微。

  昨天,记者从市邮政局了解到,近几年来,台州的信函量基本上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今年1—10月份全市寄出1252万封信,全年总量预计接近2000万封。虽然信函的类别无法精确分类,但站在收发信件第一线的邮递员们表示,真正手写的家信、友书的数量的确在大幅度减少。

  30年前家信是现在的60倍

  椒江城区一共有27个邮筒,每天往来的信件约有5000封。

  投递班班长周永明与各式各样的信件接触了好些年头了,他时常感慨:一百封信函里,难挑出一封家书。

  家书很好认,因为它长着截然不同的脸。

  商务信函在信封上就沸沸扬扬地做着广告,公务信函为了郑重其事,一般使用印有寄信方单位名称专用信封。

  亲友间的书信有两种姿态,一种是特别内敛,极其普通的土黄色信封,除了收信、寄信的几大要素,其他一概全无,私密的话全藏在“肚子”里;另一种是感情外露,信封是精心挑选的,收信人会前缀上“亲爱的老爸”、“可爱的小朋友”等,此外,信封上还会绘上几颗爱心,或是一个大大的笑脸。

  “收到这样的信函,我们都会被其感染,会心一笑,只是这样的信越来越少。”周永明回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书、友书、情书还是非常盛行的,占了总信函量的六成以上,相比之下,这一比例30年里萎缩至1/60。

  市邮政局投递管理员杨世银说,以前的家信友书,来自四面八方,寄向四面八方,现在它们的“来源”与“归宿”都比较固定、明晰,学生与老年人成为绝对“大户”。

  有人会说,有高科技不利用,有捷径不走,那是棒槌。市邮政局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黄红峰为我们打开了另一片视野:日本的科技够发达吧,但日本人常有尺牍往来,书信文化非常兴盛。

  如今的信催你

   “快来付”和“快来买”

  家信友书只占1%,另外的99%都是些“神马”东西呢?

  杨世银说,最多的当属商业信函。

  有银行的消费清单、还贷清单,商场寄来的促销宣传单,还有哪家餐厅打折了,哪个品牌化妆品出礼盒了等相关信息。归纳成两大类,一个是催你快点付账,一个是邀你快点花钱。

  椒江的黄贝女士抱怨,以前家里的信箱可清净了,这两三年来,热闹得很,只可惜来的都不是亲朋好友,而是一帮“不速之客”。商业信函一年可以接到几十封,有些看不了几眼就被丢掉了,“神马都是浮云”啊!

  “还有一类占比较高的是公函。”杨世银解释,虽说现在有电话,有传真,一是公务往来比过去频繁得多,二来致函比打电话要正规、隆重得多,所以公函数量一直稳中有升。

  年关到了,贺卡往来频繁起来。

  “贺卡也不再是以前的贺卡了。”市民小米是一名公务员,年前已收到了十几封贺卡。他细分了一下,七八封都是工作联系单位寄来的,内容是清一色的印刷体;还有三四封来自因工作结交的朋友;只有两封含金量颇高,一封是在北京的大学好友寄来的,洋洋洒洒写了一整页,另一封是女友去云南旅游寄来的明信片。“难得啊,这种信件一定会收藏。”

  邮递员告别“光辉岁月”

  对于邮递员而言,那是一个几近消逝的“光辉年代”。

  除了寄信人情感满溢,会在信封上做文章,渲染得一封普通信件熠熠生辉,邮递员还会遇上不少可爱的人和事。

  周永明说,在过去,书信可能是部分人群传达消息的唯一手段,这些人就会格外珍惜。他们会在信封上说“邮递员叔叔,辛苦了。”“我有重要的事情,请一定帮我早日送交本人。”“里面有照片,不要折叠。”“谢谢你一直帮我送信,请你吃糖吧。”下面就画了一堆的糖果。

  寄信人趣事一箩筐,收信人也让人印象深刻。周永明提到一位老奶奶,儿子在外工作,她就天天在家门口等信。没有来信,她就默默地摸回屋子里去;若有来信,她的脸庞瞬间被云霞映彩,满脸笑容,她会倒出罐子里的花生、麻糖,非要邮递员吃,然后请他将信细细地念上好几遍。

  那时,邮递员对各家各户的情况挺了解,这家儿子在当兵,那家女儿在省城。人们总盼着邮递员,敬着邮递员。一有信来,邮递员也跟着高兴,巴不得把车子踩得更快一些。“如今,家信少,邮递员和收件人又打不到照面,都是统一送到楼下的邮箱。”杨世银说。

  市民怀念书信的“温暖年代”

  记者还走访了不少市民,当问及“最近有没有手写信?”绝大多数人都摇头。有人表示起码10年没有写过信了,还有人说,书信的格式也忘得差不多了。

  天台的陈先生最近挺头痛,儿子在市机关幼儿园读书,老师给家长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给孩子写信,还特别强调,要手写的,要邮寄到幼儿园,让孩子体验书信这一古老的信息和情感传递方式。“好久没写了,平时工作忙也没时间写啊。”

  问及“对于手写信有什么感觉?”大伙众口一致地给出了“温暖、有人情味”的回答。

  市民李明在一家外贸企业工作,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子信箱。“一天得收发20多封邮件。”李先生告诉记者,大学时代也提笔写写信,当时班里的其他同学也挺热衷写信,还会暗地里较劲谁收到的信比较多,多的人会引来大家一片嫉妒,嚷着要他请客。

  “我收到的最后一封手写信,是男友写的情书。”6年过去了,椒江的王女士对于这封信还是能倒背如流。“他说他有很多缺点,但他想给我一个家。”就是因为这封信,本处于两地相恋风雨飘摇之际的王女士,决定来到台州,嫁给当时的男友,也就是现在的丈夫。

  路桥的周先生说,商业信函像是流水线上出的产品,手写信是手工打磨出的孤品,无论是写者,还是收者,都会产生一种与亲情、友情或是爱情肌肤相亲的幸福感。

  手写信,到底写不写?

  要不要坚持手写信

  把手写信坚持到底

  理由一:手写信表达感情更含蓄、深厚。

  理由二:手工制作,情意出品,感人效果一级棒。

  理由三:家里的老人可能不善使用手机、电脑,更喜欢鸿雁来书的方式。

  理由四:练文笔、练字,传统文化不可抛。

  就让手写信成为传说吧

  理由一:与时俱进。

  理由二:节约纸张,节约笔墨。

  理由三: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一个短信、一通电话能搞定的事情,就不要缠绵成“三天三夜”了。

  理由四:节约感情,当面锣对当面鼓,被信给一绕,指不定词不达意,云山雾罩了。

  名家说书信

  旧时的书札也有很多格式上的讲究,如上款的各种不同称谓、敬辞,正文后的各种申悃和请鉴、问候,下款署名前的各种谦称,等等。这些东西距离我们今天的时代已经是那样陌生和遥远。我们今天互通音信,可以不再讲究这些繁文缛节,但对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应该有所了解的。尤其是在不甚明白之前不要随便乱用,以免闹出笑话。五十年代,许多邮局的门前还有代写书信的,那时我还小,也喜欢站在背后看人写信,那写信人起始的第一句话总是什么“父母大人尊前敬禀者”或“父母大人膝下敬禀者”之类,让我感到十分困惑和不解。其实这种程式化的虚套在现代社会就大大可以废除了,书牍留给后人最珍贵的当是真挚的思想情趣和自然流露的性灵光辉。

  书牍的讲究不仅在行文的流畅、文辞的典雅、称谓的得体,还要讲究法书的艺术。一般来说,法书宜用楷书或行楷、行书,尤其对尊长或新交,忌用草书。原因很简单,是让人一目了然,阅读便利,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信笺的式样虽多种多样(旧时公文多用十行笺,而私牍多用八行笺,根据笺纸大小不同,分为大、小八行),但对尊长或新交则宜用朱丝栏的八行笺,而用于吊唁或自己在服中(即为父母长辈戴孝期间)的信札忌用朱丝栏而改用乌丝栏。笺纸的折叠应是字迹向内,先一直叠,次一横折,大小略如信封。这是最为礼貌的式样。若是字迹向外则是反折,用以报凶或表示绝交,最应避忌。

  一通书札能反映出人的个性与文化、审美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大背景,难怪周作人认为尺牍是“文学中特别有趣味的东西”。对书信尺牍的收藏与研究近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作为传达信息和沟通感情的形式却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悲哀。当我们坐在电脑前打开自己的邮箱,看着荧屏上过往即逝的Email邮件时,是不是还能想起那旧日韵味深远的尺书鲤素而多少产生一些怀恋之感呢?

  虽说赵珩笔下的书信更雅致、更深幽,但对于尺书鲤素隽永的美感,真挚的情感的追忆,却与我们秉持着一致的情怀。(赵珩)

  据台州日报 周霜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回眸台州"十一五" 黄岩民生工程惠及万家百姓
·台州玉环漩门湾湿地何去何从 开发还是保护?
·台州经济开发区20所民办学校遭遇“年检难”
·台州首批亲子自行车“上岗” 限载7周岁以下儿童
·台州亲子公共自行车“上街”了 首批投放300多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