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办法从哪里来?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基层党建创新论坛暨优秀基层党建创新案例颁奖仪式上指出,一不能只靠坐在机关大楼里拍脑袋作设计,二不能只靠“笔杆子”查资料编材料。
李源潮同志的话无疑给那些靠“拍脑袋”、耍“笔杆子”创新的官僚主义者泼了盆冷水,对当下一些脱离实践、脱离基层的形式主义十分有针对性。
无论是党建工作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创新是发展不竭的动力。但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一些部门、有的干部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多出所谓的成果,没有真正沉到基层去汲取创新的源泉,而是习惯于在办公室“闭门造车”,热衷搞形式主义、搭花架子,做表面文章。
拍脑袋出来的“创新之举”,可能表面上看起来很花俏,但往往犹如没有根基的花,容易凋谢。这类“创新”经不起实践的考验,没有生命力,不仅无益于基层的发展,而且助长不正之风,甚至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回顾以往,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之所以不断前进,靠的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创新,同样需要来自基层,用于基层。正如李源潮同志所说的,要总结提炼基层的创新创造,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用于指导面上的实践。
改革创新,不能是“纸上谈兵”、墙上画花,而是需要真正解决问题、指导发展。创新的源头在基层,创新的力量来自人民群众。领导干部只有真正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真正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俯下身子、沉下心来,融入广大群众中,才能掌握基层最真实的情况,才能获得创新的灵感和顿悟,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使创新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命力。
货真价实的创新才能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