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纪委对社会公开通报了工程建设领域的10起典型案件。多名厅官因“打招呼”帮他人揽工程受贿落马。(《法制日报》)
“打招呼”这个词,在个别地方个别领域应用非常普遍。群众到某地某部门办理一项业务,往往因为需要办理的人太多或者其他原因,希望能早于别人办、办的比别人顺利、能尽早办成事,因此往往通过找人走捷径、请客图便利。于是“打招呼”这个行当就应运而生。遇到什么难办的事,群众就会动员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找能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人,千方百计打听能为自己“打招呼”的人。找到了能“打招呼”的人,就意味着事办成了、麻烦解决了。
出现“打招呼”行当的实质在于,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求人办事的群众,看中的是领导干部“呼风唤雨”的能力;被打招呼的部门机构,害怕的是领导干部的权力,因受其管制、不听他的就有可能给小鞋穿,前途就有可能毁于一旦;或者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接受“打招呼”以换取日后交换的筹码。另外,有些部门机构在为民服务过程中,故意设条条杠杠,也是权力意识在作崇。这其中,既有基层群众为办成事而引发的对领导干部的私密期待,也有个别部门机构端官架子、为民服务意识不强、故意设线定杠为难、刁难群众的因素,再加上个别领导干部的小贪欲,就构成了“打招呼”的庞大行当,生意的极其兴隆佐证了权力的强大威力。
其实,在“打招呼”的背后,都是权力的博弈、利益的驱使。为什么个别领导干部对“打招呼”乐此不疲?关键是在运用权力操作的同时,有利益的驱使。对于个别领导干部来说,打个招呼也就仅仅是动动嘴皮子,既为群众办了事,又看了百姓的笑脸、得了“群众”的好处;对于群众而言,即使花点钱、陪个笑脸,能够尽快办成事、办好事,也算是了了一个心愿;对于被“打招呼”的部门或干部,也算送了个顺水人情,为自己还一个“招呼”打下基础,何乐而不为。
于是,就逐步形成了互相“打招呼”的惯例。个别干部与干部、部门机构之间相互“打招呼”、互相帮忙、暗地交易,今天我为你办事,明天就要给你办事,其实质就是把权力当利益交换的筹码。这样做的危害极大,既助长了以权谋私的不良风气、不断侵蚀党的肌体,又淡化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贻误事业发展。
要让能“打招呼”的人吃不开,提高办事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水平、让老百姓不用找人托关系就能顺顺溜溜办成事是关键。如若如此,“打招呼”现象将会自动消失,以权谋私的暗地勾当就会没有市场,人民群众就会贴心跟着党、安居乐业奔小康,党和政府才能根基牢固、魅力十足奔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