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浙江在线北京3月12日讯(特派记者 廖小清 叶海 余家锋 覃达霖 周旭辉)变学校挑学生为学生选学校;取消高考加分,推进“三位一体”的高考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稳妥推进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今天中午,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原校长缪水娟作客浙江在线北京演播室,畅谈自己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
完善自主招生,增强学生选择权
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开始在全国试水自主招生。8年之后,自主招生的试点学校已由最初的22所扩大至80所。但是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自主招生的本质意义还是高校选学生,学生还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选择”,还是“被选择” ;学生应试,三个负担(学业负担、经济负担、心理负担)没有减轻,反而更为加重;自主招生名额有限,少部分学生获得利益,大部分学生成为“看客”或“陪客”;各校自主招生笔试面试命题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能力,但尚处无序状态,使得高中教育无所适从。
因此,缪水娟建议,高考改革朝着尊重保护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可自主选择多个学校,参加多次考试,拿到多份录取通知书的方向发展,增加考生选择学校的权利。同时,还要避免“小高考”的重负累赘,不要让自主招生考试变相成为“小高考”。在自主招生的名额分配方面,也不要简单唯地区唯重点学校,文理兼顾,要保障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公平竞争。
取消高考加分,保障考生公平地竞争
“高考制度对于促进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重构教育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缪水娟说,但现行高考制度也有明显的弊端。其一,偏重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的考试内容,造成死记硬背与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充斥高中教学。其二,一张试卷一次考试集中录取的考试制度,取消了学校的招生的自主权和受教育者的选择权,限制了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欠科学的加分方式和单一的分数评价,也致使学生忽视除分数外其它能力的培养,致使基础教育“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应试教育”现象愈演愈烈。
此外,各省一些随意性大、涉及面广、欠科学的高考加分、地方分数线、指定特招等政策违背了考试公正的原则,损害了教育公平,让一些具有发展潜力却不重视参加各种培训的学生没有获得加分的资格,因而进不了一流的大学,得不到拔尖培养的机会。
对此,缪水娟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清理各省目前的各种高考加分政策,尽可能快速地取消各类加分项目,保障全体考生公平地参与高考竞争。
坚持以人为本,稳妥推进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加。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全国流动人口的总数已达2.11亿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各大城市,流动人口更为集中。进城务工人员的剧增,带来孩子就读高考一系列的问题。
缪水娟说,在城市化大背景下,这些流动人口中的大部分都不会再回到原籍,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家乡除了户籍外,其他什么也没有。而根据现有的依附于户籍的高考体制,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在经常居住地考大学,得回原籍考试。让他们读到初中以后回到原籍,就会面临语言不通、教材不一、考试方式、父母不在身边等一系列的问题。
缪水娟还特别提出通过调节指标来解决这一问题。她说,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要统筹考虑,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弟的困难,也要充分考虑当地考生的利益。教育部要牵头各地政府每年对本地非户籍居民子女参加高考的数量做调查统计,根据分析结果依据流入考生的数量调节增加流入地外省高校招生的指标,让各类考生都不吃亏。 均衡研究型大学生源分布,有些省市国立一流研究型大学较多,要调节他们在属地的招生比,以保障东部发达地区(如浙江)和偏远省市、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以此保障各方利益。
“进城务工子弟的高考受户籍限制是个问题,不解决不行。”缪水娟说建议国家出台政策,解决各地非户籍居民的子女高考问题。在推行这项政策的时候,可以逐渐放开,稳妥推进,也可以设置一些条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