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
浙江在线北京3月12日(特派记者 廖小清 叶海)今天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浙江代表团集体讨论“两院”工作报告。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法院齐奇说,当前司法权威屡有弱化,法院系统发生威胁恐吓、谩骂侮辱、骚扰纠缠法官等事件越来越多。他还透露,浙江一基层法院院长刚上任不久就不断遭受当地一个信访人的骚扰,到现在有半年多有家难回。他呼吁党委、政府和人大重视司法权威的维护,关心法官的职业环境、合法权益的维护。
案多人少,法官工作量和难度越来越大
齐奇说,近年来,法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去年全国法院共办案1100万件,结案标的额达到15000亿元。浙江法院去年办结80万件,办案法官人均结案达154件,是全国平均数的2倍。法院的办案质量总体上也是好的,全国法院一审案件的服判息诉率达到89%,浙江法院是92%,剩下的10%左右的案件当事人不服上诉后,经过二审审理,所有案件的服判息诉率,浙江法院达到99.13%。
“可以说,人民法院为各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提供司法保障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齐奇也清醒地看到,也有少数案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极少数法官违法违纪,虽然所占比例很低,但作为法官一旦出问题,影响是很坏很大的。对此,齐奇表示,浙江法院将立足自身,尽最大努力办好案子,抓好队伍,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
重点关注两方面案件,法院要阳光司法
当谈到接下来法院的工作时,齐奇说,面对新的形势,法院要重点关注可能出现的新一轮困难企业的涉案处理。齐奇分析,随着后金融危机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变化,银根收紧、企业用工、用料等成本普遍上升,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或者将会难以消化而陷入经营困境。企业的财务风险、资金链断裂、深度介入民间借贷、非法集资、虚假诉讼、逃债等问题,又可能类似2008年那样卷土重来。此外,齐奇还建议关注新一轮项目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等涉案问题。
与此同时,法院工作也要更加阳光司法,“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应有之义。只有把司法权的内外行使尽可能地置于阳光之下,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背离公正司法的潜规则的生存空间。”
基层一院长半年不能回家,呼吁维护法官权益
齐奇还特别提出,社会各界都要关注司法权威的弱化现象。他说,本次人代会已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但是,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更离不开司法权威的维护。
“近年来,司法权威的弱化现象值得关注。”谈到这时,齐奇还举了一个例子。浙江一个新任基层法院院长,上任不久就不断遭受当地一个信访人的骚扰。期间这个信访人的妻子虽然被拘留过15天,却仍不罢手,致院长家的房门连续11次被强力胶封堵,院长一家人没办法,到现在有半年多有家难回。
据统计,仅去年一年,浙江法院系统发生威胁恐吓、谩骂侮辱、骚扰纠缠法官等事件1712人,2145次,同比上升22%,其中实施行动或过激行为的达185人247次。“司法权威不足,法官合法权益被肆意侵犯,已成为当前司法实践中相当突出的现实问题。”对此,齐奇建议,党委、政府和人大都要重视司法权威的维护,关心法官的职业环境、合法权益的维护。该补充立法的要立法,该制止的要制止,该支持的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