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怀仁堂,既是会议厅,又是大讲堂。6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在这里举行。
十六大以来,在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已连续10年进行了74次集体学习。学习课程涵盖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国际问题、军事、党建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从2002年12月26日至今,有142位专家学者相继走进中南海讲课。
课程涉猎广
以集体学习凝聚共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早已有之,但固化下来却是始于十六届政治局。2002年12月26日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说:集体学习“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
从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程表看,国家领导人的学习内容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其中经济议题出现的频率最高:从世界经济形势到国内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重大话题都包括其中。“法治”也是学习的重要主题。此外,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话题也成为高度关注的内容。
集体学习是一个信号、一个加速点。2008年4月,中央政治局举行集体学习,内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此时,即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初露端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迅速推上议事日程前列,成为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中央党校的卓泽渊教授曾于2006年和2011年讲过2次课。第一次的题目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第二次的题目为“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发挥法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在卓泽渊眼中,两次主题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法治推进。如果说第一次学习强调的是党自身的依法执政,第二次强调的则是如何保证政府依法行政。
当“老师”不容易
从目前公开的报道看,中央领导集体学习基本上是由中央办公厅、相关部委、相关科研机构三层协作实施的。每次题目确定后,就会挑选老师。
担任“中南海的老师”并不容易。据曾讲课的老师介绍,通常约4个月前接获通知,然后开始备课。正式授课前,基本要经过三轮试讲,试讲之后是正式讲课。
据记者统计,从2002年至今连续10年,有142位专家学者相继走进中南海。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人数最多,有24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11人位居第二;中国人民大学10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和军事科学院均为8人;中央党校和中央党史研究室分别以7人和6人紧随其后。
许多老师都说,他们不是去中南海上课,只是讲解。参与过两次法治主题讲解的卓泽渊告诉记者,为中南海讲解与为学生讲课有着根本区别,“既不是对法律常识的普及,也不是对法律知识的讲授,所探讨的都是如何运用法律理论解决现存的法律问题,推动法制发展,推动社会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