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金华公安“服务在线” 打造数字化警察、人性化服务
·麻烦自己方便百姓 台州精心打造“网上公安局”
·点亮爱心灯 中国柯桥网开设“爱心社区”公益频道
·服务海外华人 温州网走出国门开办“海外手机报”
·多语种细分服务对象 “中国·宁波”开政府网站先河
·创新宣传载体 宁海新闻网传播“四大文化”
·走出去、走下去 博库网力推技术模式商业模式创新
·新蓝网构建“一网两台” 对外拓展快速成长
·新春走基层:和不回家的民工家庭一起过年
·观本土春晚赏广场好戏 遂昌在文化盛宴中过大年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走基层 正文
新昌回山镇高湾村村民的生活样本调查
回山镇高湾村

  浙江在线新昌9月2日讯(记者 尉洁婷)回山镇位于新昌西南面,地处绍兴、金华、台州交界处,平均海拔412米,属于典型的高山台地地貌。茶叶、茭白是回山农民的支柱性收入,杨桐、贡菊、白术、西瓜等这几年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

  回山镇高湾村村民的年账本

俞金良

  样本1:

  姓名:俞金良,45岁,种了10年茭白,也是高湾村的茭白种植大户,老婆因为患慢性肾炎长期在家休养,不能从事体力劳动,9岁的儿子在回山镇中心完小念小学。

  今年收入情况:

  茶叶:5000元。2亩茶田主要种植的是新昌的“大佛龙井”,但由于今年采茶人手的紧缺以及霜降的影响,而他又有新种的白术田需要照料,原本可有2万元/亩收入的茶田,今年实际上只有5000元的茶叶收入。

  茭白:20000元。3亩茭白地现在正是丰收的时候,我们跟随俞金良卖茭白的当天(俞金良卖茭记)4点半时回山茭白市场的价格,是2.35元/斤,按照这个价格,俞金良的3亩茭白田可以有24000元的收入。“但是后面价格没这么好了。所以保守估计可以有2万块的收入。”每天从早上3点开始到下午4、5点的忙碌,让俞金良对于这两个月茭白的收入很期待,生活费、下半年种子、话费、农药的钱都仰仗着这一笔了。

  白术:20000元。今年,俞金良新种了2亩白术,虽然白术崽、化肥、农药等成本增加了30%多,长期种植茭白后土壤质量下降,白术作为替代作物每亩1万的收入也是可观的。白术的种植管理难度较大,种植时间长,“不知道今年白术能卖多少一斤。”对于这个新品种俞金良还是有些忐忑的。

  西瓜:5000元。半亩西瓜田今年5000元的收入是个惊喜。“高山西瓜销量好,清明左右种下的西瓜7月上旬就能收割卖了,今年天气好价格也好。”说到这里,俞金良不禁喜上眉梢。

  年收入:5000+20000+20000+5000=50000元

  支出:由于老婆患慢性肾病,每月的医药费就要2000多元,儿子现在念小学学费负担还轻,再加上一家人的平时日常开销,“这一年下来也没什么存款了。”

白术

  样本2

  姓名:赵昌贵,58岁,儿子、儿媳、女儿都在新昌打工,老伴今年患了骨质增生不能从事很重的体力劳动,今年年底,儿媳也要生孙儿了。

赵昌贵和他的贡菊田

  今年收入情况:

  茶叶:10000元。今年早茶上市的时候,赵昌贵和老伴,儿媳、女儿轮流来帮忙,白天采茶晚上烘炒凌晨挑去市场卖,几乎日夜无休地干了近半个月,这才有了这1万的茶叶收入。

  贡菊:50000元。作为高湾村最早开始种贡菊的农户,去年贡菊的好销量让赵昌贵今年种了4亩贡菊。“好的贡菊一亩可以有300斤产量,我今年的亩产可以有200斤,明年我也要争取达到300斤。”

  白术:35000元。已经种了几年白术的赵昌贵直感叹:种白术的成本越来越高了。1角一株的白术苗,500元一亩的化肥、100元一亩的除草剂、200元一亩的农药,一亩白术的种植成本就要1000元左右。“希望今年的价格能好点。”

  西瓜:8000元。

  年收入:10000+50000+35000+8000=103000元

  支出:由于儿子女儿都成家立业了,今年各种作物长势也都不错,“去年是7、8万,今年能有10万,我估计能有6万的存款。”10万的收入,6万的存款,赵昌贵的收入在高湾村属于“高收入人群”,在种田的农民里应该属于最高的了。

村长赵志应

  “看天吃饭”越来越成“看钱吃饭”

  高湾村,典型的浙江农村。在记者走基层的3天不到的时间,村里45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没有。“都出去打工了,种田太辛苦,钱也少。”高湾村村长赵志应原来是做工地上的泥水匠,8年前当选为高湾村的村长,带着老婆儿子在村里搞新农村建设。

  记者走基层所住的地方,就是赵村长刚整修好的农家乐——两层楼房上面是客房,下面是吃饭的包厢。“我想发展农家乐,现在村道边都种了花草,村口要竖一块‘高湾欢迎你’的大石头,让城里人都到高湾来玩。”下午,赵村长的儿子和几个村民一起在村口拌水泥,挥汗如雨。

  这里将是百果园,四季都有水果可以采摘;那边池塘养了不少白天鹅、灰天鹅,以后好整成天鹅园;挖得弯弯曲曲的是要建农民公园,建成啥样?赵村长笑着不回答。

在建的村民公园

  “对于回山这样的镇,发展新农村其实也有难处。农业为主的收入结构导致村里、镇里的财政收入本来就不多。像高湾这样的新农村示范点,不少项目是村长垫资建造的。”一方面是农民辛苦耕作也并不十分富裕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希望越建越好留住农民的新农村建设。钱,始终是困扰回山镇副镇长李攀的一大课题。

  春天采茶夏天割茭白,自从去年费了很大力气引进了贡菊品种,回山镇镇长章俊就想着怎么把这个“很赚钱”的项目尽快地推广给农民,“今年准备弄个贡菊推介会,让客商知道我们回山不仅茭白好,贡菊也好;同时也让农民知道,种贡菊赚钱。”

  钱是一个风向标,决定了农民的走向。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一方面是期待见识外面的世界,另一方面也是对农业“看天吃饭”的不稳定性有担心。想要农村能留住农民,农民增收是主要任务。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侧记:红薯种植大户的11年风雨路
·新一轮走基层火热实践:基层天地宽,群众真可爱
·【影像记录】新昌回山茭农俞金良卖茭记
·新昌回山镇高湾村村民俞金良的茭白账本 记者体验早市卖茭白
·文风关联作风:写短些 写精些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