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留人又留"心" 杭州石桥"新市民之家"是怎么做到的
·报销路费也不愿做医院护工 记者体验护理员生活
·触摸屏上晒账目 长兴要打造一批"史上权力最小"的村支书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浙江省文艺家开展采风活动
·【走基层】自办养殖场网上卖肉 大学生猪倌生意火
·走进缙云胡源乡胡村村:茶农品茶话茶艺
·杭城四五万菜贩外地人居多 记者体验他们的生活
·“百科全问”走进社区 幕后专家团点燃读者热情
·“凝聚网络力量 真心服务网友”本网采编人员走进社区
·关注玉树无电学校 萧山供电局将定点援助玉树曲新村小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走基层 正文
江山农家乐:一张宣传单一块门牌号背后的故事

  浙江在线9月21日江山讯(记者 尉洁婷)“去年8月份江郎山申遗成功以后,8、9、10三个月来我们农家乐的游客多很多。”江山市花园岗村村会计毛谦岳说起去年“人满为患”的情景时还是一脸激动。今天,记者走进江郎山农家乐所在的花园岗村,这个江山市最大的农家乐旅游集散中心。

宣传册

  一张宣传单背后的“小算盘”

  “中国幸福乡村——江郎山农家乐”——走进花园村,村委书记吴柏发就给了我们这样一张农家乐宣传单。一张三折的纸,不仅有江郎山农家乐的介绍,周边景点的照片、交通图,特色农家菜、本地特长,更是贴心地附上了火车时刻表和自驾游路线。更时髦的是这个村级的农家乐除了有自己专门的接待电话(0570-4729566)还有专门网站(点击进入)。

  “2010年3月,我们成立了江郎山农家乐协会,通过协会统一接待游客并分配到各个农家。去年一年,接待了11800人,按照每人住3晚计算,就有3-4万人次入住我们江郎山农家乐。”花园岗村书记吴柏发告诉记者,50元每人每天,包三餐包住宿在省内农家乐中并不算很便宜,但是达到三星级标准的住宿条件,是绝对让这个50元“物超所值”的。

  截止今年,全村共有18户村民参与了农家乐,村里共有200多个农家乐床位。每个房间配备独立卫生间、热水器、空调、电视机,房间也分为标间、三人间和大床房等。

  硬件条件的提升意味着农民的支出增加,除了村里统一采购降低成本外,村里还对每户参与的农家乐进行500元/床的补贴,光是这一项,村集体去年就补贴了十万左右。

农家乐的卫生间

  这一切的付出在江郎山申遗成功后得到了回报。

  “去年我们农家乐主要接待的是上海、江苏的一些团队和散客,他们除了住宿、餐饮之外,还从我们这里采购一些特产。按照每人的食宿及消费100元/天来算,去年我们共接待了3-4万人次,这一项的收入就有近400万;再按照20%的毛利润算,16户农户就能增收4万多元。”

门牌号

  一块门牌号背后的新生活

  吴水雅是花园岗村江郎山农家乐18号的女主人。她家一共有6间标准化的农家乐房间,大床房、双人间、三人间一应俱全。记者前去采访的时候,她刚接待完一批上海来的游客,正在清洗床单,为迎接下一拨的客人做准备。

  “去年中秋节之前很忙的,我这里每天都有人来,烧饭都来不及。”说起去年的旅游旺季,吴水雅直感叹农家乐给她家带来的生活变化。

  吴水雅一家四口,丈夫在周边的工厂打工,17岁的大女儿在上高中,10岁的小儿子在上小学。在村里没有组织农家乐之前,她把家里几间闲置的房子租给外地来江山打工的人。“一个月也就100多块钱。”而她自己则也去周边的工厂打打零工补贴家用。

正在洗被单的吴水雅

  自从村里办了农家乐,她家的几间空房就改造成了农家乐,而她也不再去工厂打工,而是改在家里做些零活兼顾农家乐。房子不出租是不是钱少了呢?“那没有,有了农家乐收入时反而多了,而且一直在家,小孩也管得牢了,好看着他们做作业,不要到外面乱跑。”除了孩子们能天天吃到妈妈做的饭菜,家里的卫生条件也是比以前好了很多。“以前也不管那么多,很多时候都不打扫的,现在要接待客人,所以房子都打扫得很干净了。”

农家乐

  花园岗村背后的故事

  漂亮干净的村道,统一整齐的绿化,这样一个新农村的示范村其实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移民村。

  2001年,为了建造白水坑水库,定村乡、王家村、张村乡等112户农民600多人移民到了花园岗村;2003年又有76户水库影响区的农民移民至此;2008年村级调整,花园岗村和原来的老村合并,如今共有1035名户籍人口。

  从这段变迁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花园村的原住民中的一半是水库移民。对于他们来说,10年后的移民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花园岗村

  “我是从外村嫁进来的,刚移民的时候,我公公是不肯走,现在,他是不肯回了。”村会计毛谦岳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2001年时她家的人均年收入是1000-2000元,而现在村里的人均年收入是9847元;当时从水库淹没区移民出来的农民每人都分到了7分1的土地,除此之外还有2000-3000元每人的补偿金;现在村里的农民除了种地外,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以前从水库影响区移民出来的农户都有木工的技能,在周边的木材加工厂上班。当锯工师傅带徒弟,一个月收入可以有4000-5000元收入,而在家的老人和妇女通过一些来料加工的零活——串珠、接水管螺丝、加工羽毛球等,一天也能有10-20元的收入;因为是水库移民,从2007年开始,每年中央会有600元每人的中央移民直补资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月会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60元的养老金,村集体对60-70岁的老人每月有20元的生活补助,70-80岁的有30元,80岁以上的老人则每月有50元,这对于移民村老年人的生活有很大的改善;村里还组织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民只要到乡村医疗卫生室看病,门诊可以直接报销,一般的可报销30%。

  移民之前,山林是村民最大的财富,但是从2001年移民之后,1万多亩山林就未曾被砍伐。“现在不靠卖木材,生活也过得很好了,而且我们的山林中有8000多亩是生态公益林,是禁止砍伐的,我们村有3个护林员常年都在巡逻维护的。”10年的移民生活,带给毛谦岳的不仅是生活上的不断改善,更是观念上的巨大转变。

农家乐房间

  编后语

  江郎山申遗成功,对游客而言是景区的升华,但对江山土生土长的农民而言,这是生活的大改变。

  上海似乎与江山这个浙西南城市没什么交集,由于去年世博会的召开,让上海市民涌向了长三角。因为有江郎山、廿八都、清漾毛氏文化村这些旅游景点,动车把上海虹桥的游客拉到了江山,旅游大巴把上海江苏的旅行团开到了江山,城里老人把度假地从家里搬到了江山。

  怎么把更多的客人到江山引导花园岗村?一方面,村委想办法到杭州、衢州、龙游、开化去宣传;另一方面,能不能把江山的旅游设施建得更好、门票降得更低,这就是一个大课题了。

  江郎山的申遗效果还在延续,不仅是在于对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更在于让“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这块金字招牌,能给江山人民带来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平日接团队周末接散客 新荷村农家乐天天游客盈门
·雪飘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个逻辑整体
·【走基层】小山村里残疾人的“爱心守护人”
·【走基层】浙江农家书屋见闻:书香阵阵溢乡村
·省质监局、浙报集团一起走基层 社区问诊柴米油盐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