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炫目闪电,划开迷蒙苍穹;一声响亮枪声,刹那惊天动地。
民主的旗帜,在那一刻被举起,国民的精神,也在那一天被唤醒。
自那之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改革的浪潮激荡中国。
举首四望,白云庵、大通学堂、太炎小学……身边一个个沧桑的地名和建筑,都刻着那段激荡的历史,都有着当时的浙江情节。
岁月流淌,我们无法忘怀,也更该铭记。
因为百年之前,正是辛亥。
学堂的教室
浙江在线绍兴10月10日讯 (见习记者 戚珊珊) 历史课从教室搬到历史发生地去,这样的体验式课堂,今年起在绍兴大通学堂很红火。
最初来上课的是绍兴一中高中部的一个班。经预约同意后,老师在学堂的礼堂里竖起一块黑板,置上几排桌椅,“辛亥这一课”就此开讲。
大通学堂于1905年9月由徐锡麟、陶成章等人创办,是江浙反清革命集团光复会的活动中心,也是秋瑾被捕之地。
在见证过历史风云变幻的横梁下,听课的学生个个目光炯炯。课本上的那些文字,一个个全跳了出来,历史人物仿佛就在身旁。
往前听,是徐锡麟在此对学员作痛斥满清政府的演说,不时拍案而起,愤慨激昂。往外看,是起义失败后,秋瑾双手被缚,由清兵推搡着穿过学堂操场,凄清肃冷。
作为光复会的活动大本营,大通学堂集中了绍兴人士徐锡麟、陶成章、秋瑾等众多革命人士的心血。
1905年,徐锡麟应蔡元培之邀加入光复会。此后,他急切地希望开设一所军事学校,将党会中的骨干分子分批培训成为发动武装革命的中坚力量。
然而,创办未开始就遭当头两棒。徐锡麟原计划借用绍兴东浦大通桥畔的普济寺作为校址,开办“大通武备学堂”。不料,遭到了徐父的强烈阻挠,不许普济寺方丈把房屋借给儿子。再加上清末兴学章程规定武备学堂不许民办,筹办工作陷入困顿。
陶成章闻讯后赶到绍兴,建议将学堂改名为“大通师范学堂”,避免与清政府规定直接相冲,同时也有助于掩人耳目。
要革命,就要强身健体。大通学堂的课程设置以体育为中心,特别重视军事体育,诸如兵式体操、器械体操、夜行军、爬山。为此,学校专门购买了铁杆、木马、榴木等操练器材。
大通学堂陈列着训练器械
因徐锡麟和陶成章要赴日学习军事,便邀请留日归来的秋瑾接管大通学堂。1906年,秋瑾任大通学堂督办。她一面召集会员骨干培训开会,一面积极建立光复军,且时常身着男装亲自担任教练。
绍兴市秋瑾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金燕讲到1907年7月13日秋瑾被捕的情形——在清兵赶到前,她已得知了徐锡麟起义失败的消息,当时仍来得及撤退,但是她执意不肯走。
40分钟,一堂“辛亥这一课”就讲完,感觉未免太匆匆。但历史也是这样匆匆,转眼百年就轰然而去。好在,当年革命的拳头最终揉断了千年帝制的腰身。
好在,百年过去,大通学堂仍安在,且留得后世之人得以对照出今日之大时代。
大通学堂的长廊,雨天学生们就在这里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