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2月29日讯 (见习记者 戚珊珊)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一句悲壮的词,已让人体验到如若我们白发苍苍时的无能为力。可是,现实跑得比假想更快。
眼下,浙江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表明,到2015年,浙江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91.25万人,占总人口的20.45%。如何让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养”,已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
12月29日,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在杭州召开。会议提出,同样是到2015年,浙江省将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面覆盖。
建立以护理型为重点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会议提出,到2015年,浙江省要基本建立以护理型为重点、助养型为辅助、居养型为补充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接收日常最需要照顾的失能、失智老人,给予长期护理照料。
在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中,护理型床位比重只占17%-18%,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会上提出的服务模式要求,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达到3张以上,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不能低于40%,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占比达到50%以上。
从2012年起,浙江省将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即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失能、失智老人,政府给予养老服务补贴。补贴标准参照当年重度残疾人托(安)养费用补助标准执行。
西湖区首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政府“团购”埋单
家住西湖区恩济花园的朱志荣夫妇是一对空巢老人。朱志荣今年80岁,患病瘫在床上已经3年了。他的老伴周阿姨今年也70多岁了,几年来一直埋头照顾丈夫。
今年7月,西湖区全面推行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在对朱志荣进行需求评估后,每个月为他提供32个小时的免费养老服务。服务人员除了上门帮助照顾朱志荣外,还帮周阿姨烧烧饭、整整房间。这一来,减轻了她不少负担。
西湖区今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组织了评估团队对全区老人进行摸底排查,筛选出近3000名经济困难的轻度、中度与重度失能老人,提供免费的养老服务。重度失能老人能得到每月60小时的免费服务时间,中度失能老人每月得到32小时。
西湖区的这次试水,将居家养老服务从政府“包揽”转而向社会服务机构“团购”服务。今年5月,西湖区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等形式,择优选取了5家社会服务机构,并和他们签订服务协议,以每小时20元的价格购买服务,涵盖老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洗衣做饭、代购代缴等服务。
注重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医疗康复服务能力
由于老年人的患病机率相对较高,而很多养老机构建在郊区,周边缺少配套的医疗机构,有的老年人还因此出现入住抵触心理。而一般的养老机构,也只有能进行简单保健医疗的医务室。老人一旦有突发事件,往往都不能处理,只能送到其他医院治疗,有可能耽误最佳治疗事件。
会议上提出,规模较大的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须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规模较小的护理型和助养型养老服务机构课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也可与周边医院、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合作,促进“养医结合”。
另外,会议还提出要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康复服务能力。继续实施“福彩助我行”活动,免费为社会困难老人和护理机构的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各类康复辅助器具。 针对老人在养老服务机构可能发生意外,浙江省开始实施养老服务机构政策性保险制度。坚持政府支持、机构投保、保险公司运作。保险费为每年每床60—66万元。万一发生意外死亡,最高将获赔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