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月10日讯(见习记者 戚珊珊) 1月10日,浙江省社科院正式发布《浙江蓝皮书(2012)》社会卷和文化卷。书中详细分析了2011年浙江省社会、文化发展状况,并预测了2012年全省社会、文化发展趋势。
浙江民生持续改善 就业等问题今年仍突出
发布会上,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研究员杨建华表示:“2011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有所提升。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77元,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2312元,同比实际增长9%。”
蓝皮书分析,2011年浙江社会总体稳定,表现在浙江民生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得到高度重视,社会改革持续深化。
“2011年,浙江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引导和帮助30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8万名。城镇登记失业率3.1%,创1998年以来新低,就业局势稳定。”杨建华说。
蓝皮书同时发布,根据测算,浙江劳动力供给合计每年在135万左右。如果按GDP总量年均增长8%推算,年均劳动力需求量为76.4万人,供求缺口58.6万人/年。另一方面,目前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三大重点人群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除了面临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部分群体就业难的双重压力外,蓝皮书还指出,2012年浙江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还有中小企业发展艰难、物价持续高位、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乡村文化空间与社会整合面临新挑战等带来的一系列压力。
社会流动性总体高 人们对流动期待值不高
蓝皮书同时发布了浙江省社科院在2011年5月对浙江社会流动状况所作调查的结果分析。社会流动是指人的特定的社会地位的变动,是社会成员从某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的现象。
“我们将本次接受调查者分为农业劳动者、体力劳动者、非体力劳动者三大类。调查表明,父代是农民、体力劳动者合计达74.70%,非体力劳动者仅占20.90%。但子代的被调查者中,农民仅占到10.5%,体力劳动者占36.60%,非体力劳动者上升到50.80%。”杨建华说,非体力劳动者人数占到受调查者的一半,体现了浙江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进步。
调查显示,父亲为农民的高达52%,而现在他们的子代已降到11.82%。“这里已经有了很高的流动。”但杨建华指出,他们大多属于水平流动,他们的儿子仍然从事农业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别为20.81%和39%。而父亲原为体力劳动者的,他们的子代仍为体力劳动者的高达45.24%,这一群体的向上流动速度不快。
“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您认为个人提升自己社会阶层的机会有多高’的问题,被调查者的看法比较消极。认为没有机会和机会低以及不知道或很难讲的占45.03%,而认为较高的为17.96%,认为很高的仅占3.06%。”
杨建华直言,这种感受是当下社会现状的一种折射——人们期盼更高的社会地位,但缺少向上流动的环境和机会。
群众文化需求将井喷 今年文化消费总量将超1200亿
蓝皮书发布,2011年,浙江文化建设成效显著,表现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唱响文艺创作时代主旋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实施跨越式发展、文化“走出去”取得新突破。特别是文化产业中的“核心层”——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影视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四类,实现了高速增长。
蓝皮书预测,2012年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高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消费将呈井喷之势。”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浙江蓝皮书》(文化卷)执行主编陈野说。
蓝皮书发布,浙江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正在向10000美元跨越,充分预示了2012年浙江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呈井喷之势。按2010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约为1035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9.2%估测,2012年全省文化消费总量将超出1200亿元,带来巨大消费空间和市场。
“不过,目前浙江省文化消费总量偏低,文化消费相对滞后,这制约了浙江省文化市场的发育。文化娱乐消费缺乏刚性,潜在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亟待唤醒后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陈野说。
据此,蓝皮书提出建议:激发文化消费需求,打造消费拉动模式,带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既是加快发展我省文化产业的重要优势,也是浙江省文化产业探寻特色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