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2月7日讯(见习记者 潘杰)在中国人眼里,正月十五闹完元宵,春节才算结束,而很多企业也都选在这前后陆续复工。
记者今天一早来到了杭海路237号的杭州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相比于1月29日的冷清,人流量明显增多,十几家职介所偌大的玻璃窗上贴满了各种招聘信息。由于职介所场地有限,很多企业的人事专员只好举着宣传纸站在门外接受咨询。
岗位不断增加,高薪水工作同时亮相,务工人流回升,但是总体情况还是那一个字:荒。市场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中青年占了绝大多数,但每个人找工作的心态和侧重点各不相同。
记者从市场方面获悉,1月29日到2月6日,所有职介所开出的推荐信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左右。
人物名片:喻平 23岁 湖北人
最关心的工作待遇:养老保险、工资、时长
“如果工资有3500,或者更高的4000,但明确没有养老保险,你考虑吗?”
“阿,阿……应该会考虑的吧。”面对记者的提问,喻平犹豫了很久,最后勉强给了个回答。
他2008年到的杭州,一直在酒店工作,负责帮旅客订机票之类的商务服务,每个月的保底工资在2500—2800元间,只是工作的时间有点久,每天差不多超过13个小时。
去年,他和同在酒店的甘肃姑娘谈起了恋爱,为了多点时间相处,两人一起辞了职,重新在市场里找起了工作,这一次他们希望工作时间别超过10个小时。有老乡建议他俩进工资高的工厂,但喻平不愿意整日面对枯燥的机器,他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喜欢自由的工作环境,喜欢与人打交道。
“我不想回老家,我感觉自己已经适应杭州的生活了。”喻平打算以后定居在杭州,加之酒店服务类的工资相差无几,所以养老保险便成了左右他选择的重要砝码。如果工资实在高的让他心动,他表示自费也会把养老保险交掉。
和喻平一样,23岁的河南小伙曹超向企业开口问的第一句话都是:“有买保险吗?”曹超的父母都在德清打工,母亲去年得了场大病,医疗费花了五万多,好在工厂买了保险,自己没掏多少。母亲便一直告诫他:挣多少钱不是第一位的,重要的是能有保障地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