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3月28日讯(记者 李利)“中小微企业是我省的特色和“名片”。中小微企业发展出了大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出大问题……”在今天上午召开的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毛光烈作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据省统计局资料显示,到2012年1月末,全省小微企业数已达56.9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7.0%。其吸纳就业人数为1178.5万人,占所有企业的55.5%。
针对近年来小微企业发展遇到的严峻形势,2011年10月以来,中央和我省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化解小微企业困境和提振企业信心方面已经取得了了一定成效。然而,长期累积的体制性、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依旧存在,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便是资金链持续趋紧。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先前开展的走访调研中发现,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小型企业融资景气指数处于“不景气”区间,其中三、四季度与2008年三、四季度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时期相当。温州市经贸委对855家企业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底,78%的企业反映当前资金面偏紧和很紧;超过66.2%的企业融资缺口在10%至20%,15%的企业缺口超过了30%。
如何弥补资金缺口?对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而言,民间资本显然无法回避。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道:我们应该引导,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使其规范化、公开化,既鼓励发展,又加强监管。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正在积极考虑将温州的民间金融作为综合改革的试点之一。
目前,《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已经进入国务院的议事日程。
根据这一精神,省人大财经委的调研报告中,在关于缓解融资困难方面的内容里,多处提到了善用民间资本。建议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金融改革,切实加强民间金融监管,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