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合力兴家乡 义利并举谋双赢
——天台县借力“首届商人大会”深化“回归工程”
浙江在线04月06日讯走得最远,也记得从哪里启程;事业做得最大,也记得家乡那熟悉的山山水水。清明节到来之际,天台县在外的游子纷纷举家返乡祭祖。该县首届商人大会,笼罩在一片浓浓的亲情氛围中。
改革开放初期,一批批天台人抱着创业致富的理想走出了山门。4月初举办的首届商人大会所引发共同的地缘情怀,勾起了在外企业家投身家乡建设的强烈愿望,反哺家乡、回家投资成为天台在外商人的使命。即将开启大幕的商人大会,已有总投资156亿元的103个投资意向项目抛来“绣球”,其中拟签约项目34个,总投资81亿元。
3月下旬,市委书记陈铁雄在参加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天台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更加突出抓投入、兴实业,全力以赴促转型,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全力办好首届天台商人大会,并以此为契机,引进一批大、特、精项目落户天台。
商道漫漫 铸起一座黃金矿
天台商人起源于东吴、脱颖于南宋、兴业于明清、鼎盛于当代。改革开放以来,20万天台大军走向世界各地,涌进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奋斗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中许多人经营有道、事业有成。
天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都是潜在的、可转化的巨大经济优势;天台这方充满灵气的土地孕育了天台人和、忠、勇、义的创业精神,天台人敢闯敢冒,乡土观念很强,有着很好的抱团精神。20万在海内外经商创业异乡拼搏商海天台人,经过多年的打拼,已经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理念,一部分成了行业领军人物。
一个天台商人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部创业史。当中涌现出的“全国500强民营企业”、“全国十大慈善企业家”、“风云浙商”、“魅力浙商”等优秀代表,为天台商人的名字赢得阵阵喝彩,为家乡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一方面,统称为“天台人经济”的在外天台人创造了巨额财富,拥有着雄厚的资本。县工商联负责人介绍,出门在外天台人创造的财富被统称为“天台人经济”,据不完全统计,其经济总量为天台全县GDP总量的3倍以上。
另一方面,天台由于投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区街景市貌整体变化不大。2011年,该县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入在全台州市9个县(市、区)排名最后。最近5年,全县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26亿元,仅为三门县的39%。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天台在发展中落后的现状,牵动了在外游子强烈的振兴天台的情结。天台在外商人,犹如维系着家乡发展的一座黄金矿,待发掘,需开发。
乡情浓浓 铺就一条回归路
该县以省委、省政府实施的“浙商回归”工程为契机,采取切实措施,着力开发这一资源,积极实施“回归工程”,以开放的姿态,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他们回天台投资兴业。
早就2003年,该县就尝试通过召开乡贤大会,发动在外成功人士为家乡招商引资,在家乡投资兴业。当年就吸引了2亿多元的资金。
洪智委就是在那个时候回到家乡的,目前他的企业发展势头正好。陆华庆在近3年时间里,先后回家投资了石梁宾馆和白鹤的一家家具企业,总投资1个多亿。如今已有越有越多的天台籍在外企业家有意在家乡的创业舞台一展身手。
十年回归路,回归天台项目总数达到了501个,资金额为25.8亿元。此外,乡贤们慈善乐事,造桥铺路,捐资捐物数以亿计。目前,全县“五十强”、“五十优”企业中,有35家是回归企业。
多年来,该县一直借在外天台人利用传统假日回家过年、探亲这一有利时机,组织在外天台籍能人回乡考察,增强他们回家乡投资的信心。近期,在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召开的“发展天台恳谈会”,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亲商引商,成为举办天台首届商人大会的前奏。
去冬今春,该县提出了实施推进“小县大城”战略,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一步深化“回归工程”,积极筹备首届天台商人大会。
春节前,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首届“天台商人大会”的工作方案,明确将该大会作为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开局之年的一项重大活动来抓。为确保大会招商引资出实效,向全国12家天台异地商会发送《招商项目文本》,并结合商会年会、理事会、会长会议等进行宣传;专门召开异地商会会长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将商人大会信息发给各异地商会每位会员,并逐个电话联系重点企业、重要商人,真诚邀请赴会。
春节一过,该县就抽调重点部门、街道、工业镇的精干力量,专门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组成10个外出招商工作组,每组由一名县领导带队分赴天台商人相对集中的省市开展走访、邀请、推介项目。
去年,潘宾林在家乡已经规划好投资项目,但由于规模太大,受土地政策等因素限制,没能如愿。县委县政府领导主动电话联系,上门走访,这位童年在天台度过的在外企业家深受感动,又作出二次规划,确定了一个投资10亿元的大项目,并将在这次商人大会上签约。
软硬环境 广种一片“梧桐树”
在外天台商人先后有500多人回乡投资创业,但相对于在外20万天台人来说,实在是微乎其微。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很多意向项目没有落地生根,究其根源,在于硬环境不硬,软环境不软。
县委副书记、县长徐淼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招商,目的是让项目落地。要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提升软环境和办事效率,让在外天台商人对我们的硬环境一见钟情,对软环境日久生情。”
只有种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回归商,已经成为该县上下的共识。
最近,该县出台《天台人回归创业若干意见》等新政,对回归工程项目在项目用地、项目审批、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投资额1亿元以上项目,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给予更加优惠的“一企一策”。
《招商引资服务保障措施》也相继出台。这个政策重点实施“三个一”工作责任制(一个项目有一个领导联系、一套工作班子负责)和“三联两零”工作机制(投资项目实行联审、联批、联办;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全程代办,投资商与群众“零”接触,与办事部门“零”接触)。
为确保项目推介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该县强化项目动态管理,将项目履约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2月份,该县专为企业开办了直通服务窗口(简称“直通办”)。在众多的涉企部门中,“直通办”可以不受部门的职能所限制,但凡涉及企业的发展需求,都可以受理、交办、催办,直至监督、追究责任。
同时,该县发挥异地商会、联谊会、流动党组织的作用,千方百计促成乡贤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传、总部回迁,特别是积极与当地传统六大主导行业互补性强、关联度大的企业集团对接,使其回归天台投资项目,为培育更多的下游产业链(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创造条件。
县委书记李志坚说:“这只是一个开端。今后五年,县委、县政府持续深入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心不会动摇,力度不会减弱,步伐不会放慢。我们将通过天台商人大会拴心留人,让服务机制永不落幕,随时随地全天候为异地商会、商人提供真心真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