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生产力 带动积极性 浙江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浙江歌舞剧院作为浙江省内最大的国有剧院,率先挂牌转制,随后实施了收入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将全院员工推向市场,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创作、演出、营销等步入良性循环。
“我们一个民乐团首席原本的月收入才2000元,改制后可以拿到8000元,收入足足翻了四倍!”严圣民随机抽取了一张工资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是收入和职称挂钩,熬的是资历,到最高职称起码要二十年。年轻的演员能力再强,收入也上不去。改制之后,完全打破了职称和聘任之间的关系,每年一考,每年一聘,按需设岗,以岗定酬,竞争上岗。根据演员在业内的知名度和地位,以及全国比赛的名次等,综合进行打分。有能力的年轻演员,待遇自然就上去了。
对于演员来说,改制意味着多劳多得,意味着收入的增加。对于浙江歌舞剧院而言,则是人事权的一次“大解放”。
“没有改革之前,我们每进一个人都非常谨慎,一旦发现不适应也没有办法。很多看好的演员,因为编制不足,只能放弃掉。如今转制成企业,这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严圣民认为,改革打破了约束文化发展的机制,释放了文化产业的生产力,让文艺院团尽快适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欣赏水平。
浙江歌舞剧院的改革,只是浙江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早在2003年,浙江省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综合试点省,并通过一系列举措,扎实推进该省文化体制改革。目前,除了文艺院团改革,浙江省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出版发行单位转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省广电新闻出版系统的管办分离、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走在了全国前列。
开展文化大省建设以来,尤其是被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以来,浙江省紧紧围绕以改革促发展这一主题,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宏观层面,“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宏观管理体制日益完善,政府职能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微观层面,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用人、分配、社会保障等内部体制不断完善,机构活力、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对新闻媒体、出版单位进行制播分离、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两分开等改革;对文体场馆实行企业化运作、转企改制、委托管理等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释放了文化发展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