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海,爱海鲜,
我不是桃花岛主,
我是留守孤岛的哨兵。爱太极,爱书法,
我不是闲得没事,我是全岛老人的120。爱家人,爱种菜,
我不是铁石心肠的不归男,
我是没时间抱孙子的坏爷爷。
我是李光鲁,
我是留守孤岛的哨兵。
爱太极,爱书法,
我不是闲得没事,
我是全岛老人的120。
爱家人,爱种菜,
我不是铁石心肠的不归男,
我是没时间抱孙子的坏爷爷。
我是李光鲁,
舟山市定海区大猫岛上的驻岛医生,
也是一名2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大猫岛位于峙头洋面上,7.6平方公里,离舟山定海本岛7海里,孤悬海上。
大猫村,虽地处孤岛,但这里的年轻人还是没能抗拒外出务工的诱惑,户口在册1446人,实际常住350人,其中最年长者101岁,90岁以上12人,80岁以上百余人,平均年龄83岁。
58岁的李光鲁是岛上最年轻的本地人。
年轻时他搞过副业,撑小船,做木匠,在北仑白峰码头搞运输。1971年他从舟山卫校毕业,17岁就成了岛上的一名赤脚医生,20多岁成为全科医生,1990年当上大猫卫生院院长。
观察室、全科诊疗室、分娩室,大猫卫生院看起来功能一应俱全,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两幢楼里曾经最多时候有过4名医生。随着2001年,舟山市政府“小岛迁,大岛建”的战略,大猫岛上的邮局、信用社、学校等政府机构相继撤离。
青壮年外出谋生,留下的老人仍需要一名医生,舟山市决定留下一名驻岛医生,论资历、论条件,最有机会调离的院长却选择了孤身留守,这年他的儿女也已经定居定海,此后家人团聚的机会变得屈指可数。近来他新添了个孙子,出生50来天,他只见过三次面。
村里的老人都需要李光鲁上门服务,他们不记什么120急救电话,却都背得出李光鲁的手机号码,他24小时开机,24小时上班。村民中有105个高血压,21个糖尿病,5个精神病,6个中风,8个冠心病,4个肿瘤……每个村民的身体状况都记在李光鲁脑子里,他闭着眼睛都能找得到病人家。
大猫岛共有12个自然村,最远的地方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李光鲁刚工作时靠着双脚走了三四年,直到后来买了自行车,现在又换上了小电驴,随便往那儿一停从来不需要上锁,他说岛上的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他的,不会偷,毕竟这相当于一辆急救车。
岛上独居老人60多个,对于那些离岛谋生的子女来说,托付照顾家中老人,李光鲁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们出门前都会到卫生院向他打个招呼,“阿鲁,阿拉大人就麻烦你帮忙照顾照顾了。”
这里没有像模像样的医患关系,也没人叫他医生,村民眼里的他是小辈的邻居,是阿鲁。
李光鲁是个实用主义者,在这个岛上没人在乎他的穿着打扮,他不爱穿白大褂,因为要骑车上山,偶尔爬个坡,正规的行头显得很碍事。他出门必带一个工具包,里面装着行医四大件:血压计、体温表、血糖仪、听诊器,这个包用了30年,旧得泛白都脱了皮,可他嫌新发的包不结实,而且装得也不够多。
他看病从不收挂号费,他觉得一两块钱对于上了年纪的老阿婆来说也很舍不得,他给村民开的药方只有十几二十块钱。
全科医生也是逼不得已,因为孤身一人,早年他还负责接生、看妇科,时光流转,如今的分娩室成了他的卧房,流产科成了他的厨房,岛上的人再也不需要这些服务。
大猫仿佛与世隔绝,除了隔10天才能送到的两份报纸,李光鲁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电视,舟山台3个,浙江台4个,中央台2个,还有其他省台,一共19个频道他烂熟于心。
日子久了,他开始一个人练太极,每天5点起床,靠着一台VCD和几张光碟,在暂停和播放之间来回模仿,四年时间无师自通,学会了不少套路。
他偶尔也练书法,只是照着那几份报纸的报头,“××日报”成了他练字的字帖。闲的时候,也在卫生院的门前种了些西瓜、西红柿和黄瓜来消遣。
外面的医生没人愿意来大猫岛,40多年行医,对于这一切的不方便,李光鲁说,都习惯了。他说他有思想准备,要么村里人不要他了,要么自己身体不行了,不然退休前是不会离开大猫岛了。(记者韩宇挺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