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6月21日讯(通讯员 富岑滢)“装表接电作业基准时间为1.5小时,其后以每公里半径20分钟增加。”6月19日,通过两个星期的跟踪试验和统计,萧山供电局党山供电营业所得出了装表接电作业的平均工作效率,并将结果收录进该局“农电管理流程优化标准”的调研书中。这是该局首次让基层一线员工自己琢磨、自己计算,依据实际工作,编写标准化流程控制书初稿。
据了解,在以往的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常用的是“授之以鱼”式方法,即由上级管理层联合标准化管理专家,在调研、访谈等基础上,统一编写各专业流程指导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这种方法虽然覆盖了大部分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却不如一线员工想的具体、符合实际,也不可能把所有班组的流程梳理清楚,难以有效指导现场工作。与之相反,今年采用的新方法引入“授之以渔”思路,将如何梳理流程、制定标准的方式教授给员工,让员工成为日常工作标准的第一手制定者。
今年5月,作为今年唯一获省公司批准的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咨询项目,“农电管理流程梳理和模块优化”项目在萧山供电局启动。该局选定8个供电营业所为样本,派咨询专家定点入驻调研辅导,一方面引导各专业一线员工从历史台账入手,横向梳理“浙江省供电(营业)所标准化作业工作流程”框架内46个基本模块的各项子流程和微流程,另一方面辅导员工从实际工作中“找茬”,挖掘出影响工作结果和效率的潜在因素,并利用流程梳理进行优化。“以往的工作中,我虽然也意识到隔离开关储备不足可能是表计故障维修效率难以提高的原因,但却没有加以深究,专家组来了后,教会我历史数据比对的方法,得出隔离开关故障在所有表计故障中约占70%,按照平均每天3起表计故障计算,物资申领时应该每月至少框定63个隔离开关,一下子解决了以往一个大问题。”衙前供电营业所所长孙国松深有感触地说。
在一线员工全面梳理46个模块近400个微流程基础上,项目组对收集上来的流程控制书初稿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下阶段,该局将通过“去粗取精”和实际验证,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并结合该局自主发开的农电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将标准化流程管理融入企业管理的“细枝末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