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7月11日讯(通讯员 张俊 华银娟)“距离上次充电相隔46个小时,请为设备充电。”7月10日,萧山供电局电气试验一班的朱磊将用过的阻容分压器往一个柜子里一放,立马就出现了这样的语音提示。“有了这宝贝,咱可算做起了‘甩手掌柜’,设备既不会被充坏,也不会用时电不足,‘养’好了‘心’,很多毛病都不见了。”朱磊告诉笔者,因为“含金量足”,在今年全国QC发布会上,该项名为“智能充电系统的研制”成果得到专家高度肯定,获得了一等奖,现已申报技术专利。
据了解,电气试验一班仅有12人,却承担着萧山电网9座220千伏、31座110千伏以及21座35千伏变电站电气试验工作,由于试验需使用大量便携式充电设备,这些设备在检修高峰期按常规充电方法已无法满足需要,存在漏充、少充、过充、临时充电等现象,不仅影响了检修工作,也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我们发现便携式设备使用寿命普遍短于设计寿命,严重的只能达到设计寿命一半的时间,分析报废设备的校验报告以及维修单据,发现原因无一例外的都是电池老化导致整台仪器的电路出现问题,最终只能早早报废,”朱磊说:“对此,大伙心疼得很,又没有成品可买,班组里几个‘臭皮匠’就琢磨着自己想办法,一定要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为此,试验班组成了QC攻关小组,利用业余时间“摸门道”。在确定采用冷轧钢板制作充电设备外壳的基础上,根据试验设备充电模块的不同,小组成员对智能充电设备的核心部件“直流充电模块”和“定时开关”进行了多次试验和方案选优。同时,小组还利用VC++编写软件程序,定时提醒设备管理员进行设备电量检查。通过不断改进,小组最终研制成功集“一用一充”的管理系统、定时断开充电电源的开关、定时提醒进行设备电量检查于一体的智能充电设备。
据统计,截至7月11日,试验一班对设备进行了486次“智能充电”,不仅彻底消除过充问题,现场临时充电率也从以往的40%降为0,电池模块的故障维修同比减少10次,仅此一项就节省维修费1.2万余元,据此至少延长单个电池“健康周期”39%以上,有效减缓设备报废更新的速度,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