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刚察7月27日讯(特派记者 童俊)在青海湖,每年六、七月份,湖内湟鱼的洄游是一件令当地人期待的大事。通过浅滩时,背鳍露出水面,恰似千帆竞发,最终在适宜的产卵地方形成数十里河道“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
但是多年人为的滥捕却造成湟鱼的大量锐减,加之全球变暖,青海湖水位下降,含盐量和碱度不断上升,湟鱼的生存受到了很大影响。
目前,青海湖湟鱼资源已不足开发初期的十分之一。从1994年开始青海省政府已进行了3次封湖育鱼措施,2003年又第四次下令对青海湖实施封湖育鱼,为期10年。
为了保护境内的湟鱼资源,位于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这几年投入了大量资金全力建设“湟鱼家园”,并对非法捕鱼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禁止任何单位、集体和个人到青海湖及湖区主要河流及支流湟鱼主要产卵场捕捞湟鱼,并在流通领域禁止销售湟鱼及其制品。
当地有传说:青海湖中有两宝,一是湟鱼二是鸟。湟鱼的祖先是黄河鲤鱼,原本是有鳞的。后来青海湖因地质运动成了闭塞湖,又演变成咸水湖。为适应日渐盐涩的湖水,黄河鲤鱼的鳞片逐步退化。湟鱼生长周期很慢,10年才长1斤肉。
哈尔盖河、沙柳河、泉吉河、吉尔孟河和布哈河五条青海湖主要注水河流经过刚察境内。湟鱼中的“黑美人鱼”仅在哈尔盖河能得一见,其身短、翅稍白,背身显黑色,腹略白;而沙柳河则盛产“白唇墨鱼”,其唇白较之其他差异明显;游经布哈河的湟鱼大多脊背显黄或通体呈黄金色,腹部发白,其名曰“金龙鱼”;吉尔孟河中的湟鱼背部略灰,当地人称之为“青海青”;泉吉河湟鱼类似泥鳅,背部分布密集圆点状,且两侧有大小不一、类似彩蝶般花斑,翅显红,名“黑脊彩斑鱼”。
记者了解到,流经刚察县城的沙柳河是青海湖第二大入湖河流,为期三个月的湟鱼产卵景观也是环湖几条河流中最为壮观的。7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沙柳河畔的“湟鱼家园”。
由于最近降水较多,河水有点泛黄,源源不断地流往远处青海湖的方向,一群海鸥不停地在河面上盘旋。
参加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青海行采访团的60多位记者净手后领取了鱼苗,幼鱼在鱼缸里活蹦乱跳,将鱼缸放到当地喇嘛面前,诵经后,记者们纷纷将湟鱼幼苗缓缓倒入沙柳河中。看到一尾尾“一岁”小鱼欢快地跃入河水中,每个人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在现场,记者遇到了来自广东自驾游的王先生和他的女儿。为了产子母鱼逆流而上,遇到坎儿它们奋力跳跃,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尝试。“母爱真伟大!”看着眼前拼搏跳跃的母鱼,王先生的女儿感叹道,她被深深震撼了,自己是从教科书上知道青海湖和湟鱼的,但是印象并不深刻。
她说,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一定要为青海湖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据悉,刚察县委县政府与青海当地媒体一起联合打造了多次观鱼放生活动。
刚察县委宣传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刚察观鱼放生节有着无法复制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已成为刚察具有全国唯一性的鱼文化生态旅游品牌。
要把观鱼放生节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放生节,加快刚察文化旅游业发展步伐,全力打造环湖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增强全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树立关爱湟鱼资源的良好风尚。
近年来,刚察县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精心打造“全省独具浓郁藏式风格旅游小城镇”,先后确定了观鸟爱鸟节、观鱼放生节、草原佤顿节、青海湖拉伊情歌节、金秋圣水沐浴节等十个群众喜闻乐见的重大节庆活动,并重点打造青海湖“观鱼放生”这一中国独特品牌,力求达到“以节造势、以势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县”的目标,为环湖特色生态旅游品牌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的模式,进一步丰富了海滨藏城旅游文化内涵,扩大刚察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上半年刚察县共接待游客超过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9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