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5日讯
瓯海牛山片区从脏乱差的“城市疮疤”,变成可亲可近的休闲公园,在建设“美丽温州”中出现的这个“牛山样本”,不失为一个范例。
以事实为证——
先看永川路地块改建工程:2006年动迁,到今年7月,仍有20来户未签订拆迁协议;从2007年至2010年,4年时间才谈妥39户;6年快过去了,新飞霞北路至今还在纸上;800多户拆迁户至今未能回迁;政府每年为此支付的安置过渡费,约1300万元。
再看牛山片区整治工程:瓯海15名新提任的干部,3个月完成1600多户村民、130多家企业的房屋拆迁;再过一个来月,“大家人”就可以去牛山公园嬉嬉了。
这个“牛山样本”之所以堪称范例,不仅仅在于用几个月时间,做成了别处几年都做不了的事情,更因为从中彰显了这样一种核心价值,那就是:干群彼此将心比心,通过换位思考换来互信,在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中,寻找到大家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最终实现双赢。
跟永川路地块改建工程一样,拆迁中那些头疼问题,在牛山公园建设中也一一碰到。刚开始,拆迁户与工作组情绪对立,对上门动员拆迁的干部,就是个“不”字:不信任、不理解、不愿意。别说避而不见让人屡吃闭门羹,就是骂工作组的拆迁户也不少。但是,这15名干部没有给这些拆迁户贴上“刁民标签”,而是换位思考,主动为他们出谋划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大到安排临时周转房,小到帮忙搬家,就连邻里纠纷、亲戚争执,也都帮忙调解。人心都是肉长的!在拆迁工作中,正是这些干部将心比心,换来了拆迁户们的将心比心:“人家这么有诚意,这事我们要支持。”于是,在这场据称是瓯海区最大面积的征迁中,双方因为没有“对手思维”,也就没有出现拆迁中常见的那种对立乃至对抗的场面。这真是将心比心,其利断金!
在这样一个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的时代,干群关系已变得特别复杂。如今交通方便了,一些干部跟民众的距离反倒疏远了;如今通信发达了,一些干部跟民众的沟通反倒困难了。有的干部高高在上、态度冷漠,不屑也不愿跟民众交心;有的干部经验不足、工作失误,不懂也不敢跟民众交心,结果造成“民意赤字”越来越严重。而民主意识的提高,维权意识的增强,有些老百姓也成了“老不信”,不信政府承诺,也不信法律权威。在这种现实语境里,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拆迁问题,成为“天下第一难”,也就不难理解。
要打破干群关系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存在的这种僵局,“将心比心”是强力的黏合剂,也是高效的减压阀。有了将心比心,干部倾听民声才会耐心,解决问题才会细心,为民办事才会用心。也只有将心比心了,在为民办事过程中,才有可能做到公正公平,赢得信任。而民众对政府的工作,如果也能将心比心,更是能让社会少些戾气,多些理解。
“牛山样本”给人们的启示,不仅仅是为解决拆迁中的棘手难题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也不仅仅是通过“实战练兵”对干部培训进行了一次模式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如何改善干群关系提供了一个崭新思路、一个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