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4日讯
从台州市政府出发,驾车上沈海高速公路,从三门出口下高速后进入S224公路,继续行驶近25公里到达六横线,1.1公里后,乾墩村出现在了右手边。
乾墩村,131户人家在这里安家,共457人,村域面积107亩,加上山林面积共有800多亩,说起来,这个村子并不是很大。
没一会儿就能逛到头的乾墩村,给人一种格外安逸的感觉。村子被一条环村道包围,整个布局呈一个“井”字形。住房建筑并不是很新式,布局规划并没有那么统一,但是,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庭院式的住房有花有果有树,这个村子“农村味儿”十足。
这个村子很“农村”
我们到达乾墩村已是中午,天空飘着细雨,让这个“养在深闺”的村子显得格外宁静。
村子的房屋不算新,但是,整洁干净的楼房,一尘不染的村道,贯通整个村子的涓涓溪水,天然地融为一体。走进村子,我们发现了乾墩村的“内秀”。
接待我们的是村主任王启强,和这个村子的“性格”一样,王启强的话不多。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他只是一个劲儿地感叹,这几年,村子的变化太大了。
在并不算十分宽敞的村道两旁,每栋居民楼都是独门独户的庭院。用矮墙将自家院子围了起来,庭院里种了毛竹、桂花、果树等,透过矮墙,满园的生机都溢了出来。
在一户人家门口,几株毛竹长得正旺盛。屋主说,竹子是自己十几年前就种下的“宝贝”,村子里改造建路经过这里,但这一小片竹林愣是被保留了下来。“村子里的建设,都在自有的基础上进行,我们原有的特色都没有被破坏。”屋主说。
除了鲜花、果树、竹林,有些人家门前还种上了大白菜、芥菜、葱。村民们说,农村人就爱自己“鼓捣”点吃的,遇上买菜不方便的时候,家门口摘些菜,绿色无污染,真正的纯天然蔬菜。这些,都是在乡村改造建设中,被保留下来的。
无论逛到哪里,我们都能在视野范围中看到一抹亮色。起先我们并没有在意,直到王启强提醒,我们才发现,在每家每户的门口,都立着一个崭新的绿色垃圾桶。远远望去,每家门口都有着一抹春意般的亮色。
垃圾桶是村里发放的,130多个垃圾桶。家里的生活垃圾全部收在垃圾桶内,由村里的保洁员收走。这样,农村里垃圾乱丢乱扔的状况被一次性改善。
听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讲述人:三门县六敖镇乾墩村村主任王启强
在乾墩村逛了一圈,随时可以见到那条贯穿了整个村子的河流,那清澈见底的河水,是乾墩村的母亲河。静下来的时候,整个村子都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
王启强说,几年前,这条河却是全村的卫生死角。堆积的淤泥、生活污水、垃圾,这里曾是村里人“公认”的垃圾场。为了图个方便,村民们有什么垃圾都往这条河里一扔。
除了垃圾,这里也曾是鸡、鸭、鹅的“游乐园”。王启强说,那时候村民都有养家禽的习惯,平时小鹅小鸭们总爱来小河里遛遛。“垃圾加上鸡、鸭的臭味,这条河完全成了卫生死角。”王启强说,河水漆黑,气味熏人,经过的村民都捂着鼻子,母亲河让所有人唯恐避之不及。
如今,这条河流的“改头换面”,全是因为有“活水”的引入,这里再也不是一潭死水了。“水一流动起来,自然就能完成每天的新陈代谢了。”王启强说。
两三年前,村子在村头建了一个泵站。村外有个流动水源,通过这个水泵,将水源引进了村里的这条河里,再从村子的另一头排到外面。也就是说,这条河变成了一条流动河。这个举措,是个不小的创新。
通过改造,河的宽度有所减少,一旁的村道因此拓宽。每天,村里的闸门都会开闸一次,外面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涌进来。沉淀了一天的淤泥在冲刷中被洗得干干净净,脏、乱、臭现象一扫而光。
对于每户每家排出的生活污水,也进行了彻底的管道改造。污水直接排入了铺在地底下的下水管道,再也不会污染这条河流了。
访到把田园变公园把家园变花园
讲述人:三门县六敖镇宣传委员杨义亭
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是乾墩村建设的宗旨,也是六敖镇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杨义亭说,在庭前屋后种植花草本来就是乾墩村村民的一大爱好,因此在乡村建设改造中,不但不需要大量地破坏耕地,还可以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到绿化建设中来。“不仅使每个人的家门口都变美,村子的美观绿化建设也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很多村民原本的“宝贝植物”也因此被保留下来,村子的建设成了村民们的共同劳动成果,这意义自然不同,更不会有人去破坏了。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建设美丽中国。在乾墩村村民看来,美丽乡村的建设,在于每一个人。“把田园变公园,把家园变花园,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杨义亭说,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坏境,建立自身的农村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新式建筑,失了“农村味儿”。对于村子的建设,今后还将不断完善,杨义亭说,今后的发展,就是在细节上做文章。“把一些细节做得更细致,让村子变得更加精致美观。”
而在接下来,提升村民的文化内涵和文明素质将成为村里工作的重要内容。“每个人的素质都提高了,美丽乡村的‘美丽’才能真正被人为地保留下来。”杨义亭说,排舞队、秧歌队都要被逐步引进,丰富村民的精神活动,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这里也很美】
古建筑村落
亭旁镇南溪村建有一个革命纪念室,里面陈列着该村10多位革命先烈的画像等。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南溪事件”举足轻重,使亭旁起义提前来临,形成了据南溪、聚丹丘、组农军的起义格局。革命传统纪念室的组建人梅义根老人于1996年动手搜集相关资料,编写了在革命战争年代中远近闻名的“三五”外婆林玉英等人的史料,并于1998年建成了南溪村历史传统纪念室。
自然生态村落
六敖镇小蒲村位于三门县城东11公里,据当地林氏宗谱记载,先祖元末从象山鸡鸣过三门湾,见此地山明水秀,景色宜人而择小埠茶山而居。小巷、白墙黑瓦、修饰一新的双桂书院,还有因抗倭而筑的巡检司古城,都让人感受到小蒲村背山面海、农耕海作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到处都有着深深的古代文化烙印。著名教育家、书法家章梫和现代著名作家林淡秋都出生在这里。据台州商报 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