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下午,杭州市召开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仪式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首批1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这些来自杭州市各行各业的技能大师将在由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中,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技艺交流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摘自2013年1月9日《杭州日报》第一版)
造大楼、建广场、扩马路,从而建“大城”,一直是不少城市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改善城市发展形象和环境的良好初衷不容置疑,但是,当我们站在改革开放事业第31个年头的起点上,“什么才是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这一问应成为城市管理领军人着力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
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城的大楼多了、大马路宽了、大西湖扩了,大城也逐渐进入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视野,“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精神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并融入血液,杭城的发展也逐渐进入高位运行的状态。反观这一系列新变化,为杭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的始终是人,要把杭城打造成国际大都会,还是离不开人,这座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0多亿元的城市并没有沾沾自喜,2013年新年伊始,杭州市委再一次把注意力集中在“人”身上,杭州之大,不仅要大楼,更要“大师”。
一个大师成就一个产业。杭州制扇技能大师孙亚青在王星记工作了38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师傅”,现在的她深深地为自己有一手传统绝技而自豪。王星记折扇,高档的要几千上万元,有一把手工象牙扇还卖出了250万元的天价,而且将来还有升值空间。这就是“大师”对品牌的支撑力量。
一群大师能造就一个人才辈出的社会。俗话说得好:“360行,行行出状元。”此次杭州市评出1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都是些“吃手艺饭”的人,没有多高的学历,但他们个个勤勉努力,在自己的技能领域里,刻苦钻研,终有所成。树好这些行业带头人,让他们带高徒、传绝技,将点燃新青年争当技能大师的理想之火,更好地营造“坚持认认真真地做好一件事”的人才发展氛围。
正如该市市委书记黄坤明所说的:“杭州要实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都需要一大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技能大师。”一座大师不断涌现的城市,对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突破,对绝技绝活代际传承实现新发展,对提升城市人才品质从而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