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8日讯 对于温润的杭州来说,“武林”两个字,听起来似乎有种不协调的粗粝感。殊不知,从古时候的华山论剑,到近现代的叶问咏春扬国威,偏安江南一隅的杭州,同样经历着自己“武林史”的演化变迁。
这一次,记者和浙江省钱塘武学研究组顾问陈国新、浙江省传统散打专业组教练周小浒、浙江省武术协会散打专业组副组长杨忠涛等三位杭州功夫前辈坐在一起,听他们讲起过去的那些事。杭州武林的前世今生,就在你眼前活脱脱绽放成一部3D电影。
南宋时,玉皇山是最红的习武之地
在许多影视剧里,北宋、南宋是武林门派最活跃的时期。虽然杭州没有诞生过特别著名的流派,但南宋建都后,杭州的“功夫氛围”还是被带动了起来。
据史书记载,那个时候,玉皇山的后山坡,是整个临安(杭州旧称)最兴盛的习武之地。每天天蒙蒙亮,就有许多习武之人在那里练功。据说,当时那里几乎每棵树都是“体无完肤”,因为每天都要承受习武者成百上千的拳脚。
南宋末年,杭州还出过一个叫姜伯晋的武林高手。此人白天在御街摆摊卖艺,晚上就回到八卦田的农庄习武。据说,后来金兵入侵的时候,姜伯晋一个人就杀了50贼寇。野史记载姜伯晋“跃高于马首”,就是说,他跳起来的时候比马头还要高。
此后,杭州跟“功夫”的关系一直不大,直到1929年的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当时,上海、安徽、福建、四川、山东、湖南等10多个省的武林高手齐聚杭州比试武艺。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民国时期第一次全国性的武术大会。
当时的武林大会,简直跟西博会一样,持续时间长达半个月,地点放在通江桥的旧抚署遗址(就是如今鼓楼、抚宁巷的位置)。“这个叫热闹啊,什么太极拳、五虎拳、形意拳、六合拳……总之你报得上来的拳法,都有代表来参加。”陈国新说。
陈国新告诉记者,当时习武之人其实都很文雅,“这种打擂台不叫打擂台,叫‘放庐’,咋一听还有点吟诗作对的味道。”
80年前,国货路上的青年会是功夫中心
如果说叶问是岭南地区的武术代表,那杭州现代武术的宗师,非何长海莫属。他所发明的“武林活拳”,如今已经入选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算起来,周小浒、杨忠涛、陈国新三人,都是何长海的弟子,“具体何老师有多少弟子,只能用成千上万来形容了。”周小浒说。
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杭州的“功夫中心”在国货路上的青年会。这幢占地面积4000多平米的建筑群,里面设有一个大型国术场。想练武的,想学武的,想切磋的,直接去青年会就行。
1935年,在青年会就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武林大事。当时,一个叫马嘉乐夫的俄国大力士,一路从北边摆擂台打过来,还从未输过。到杭州后,马嘉乐夫嚣张地贴起海报,说要与“中国力士决斗”。
俄国佬的轻狂,激起了杭州武林人士的义愤,大家商议后,决定推举何长海挑战。决战前一天,马嘉乐夫突然主动邀请何长海到自己的住处。虽心有困惑,但何长海还是只身前往,在旅馆门口,胡子拉碴的马嘉乐夫轻蔑一笑:“何,今天请你来,是想让你知难而退,主动取消比武。”
被何长海严正拒绝后,马嘉乐夫又提出,能否当场就“切磋切磋”。何长海笑笑,双手作揖,把马嘉乐夫请进青年会武馆。大门关上后不到5分钟,鼻青脸肿的马嘉乐夫就趔趄着跑了出来。身后的何长海问他:“明天的比武还继续吗?”马嘉乐夫把头摇得像拨浪鼓,第二天就灰溜溜离开了杭州。
曾经,
吴山山顶和金衙庄
都是习武胜地
在杨忠涛印象中,大概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杭州学武的年轻人开始多了起来。同样,杭州的武林地理也逐渐形成。
周小浒说,自己最早跟何长海学武,就是在当时的“涌金公园”,也就是现在大华饭店附近。每天一大早,上百人就聚集在西湖边练拳,声势极为浩大,“学费是每个月2块钱,但如果你真的没钱,师傅也教。”
陈国新采取的是“曲线政策”,每天早上花6分钱买一副大饼油条送给师傅:“一个月送下来,也基本上差不多了。”
西湖沿线,像三公园、六公园等地方,也有小规模学武、练武的团体。另外一个大的根据地,就是现在的金衙庄,周小浒说,当时他们都管那里叫“大树下”,“因为武场旁有好几棵参天大树。”
此外,吴山山顶,也不时有高手会相约切磋。有一次,有人在吴山摆擂台,不小心失足掉了下来,还好没有大碍。
当时年轻人学的流派,基本上只有两个,一就是何长海的“武林活拳”,二就是巩成祥的通臂拳。
相比之下,何长海是标准的南派,而巩成祥则是从河北来的,属于外来流派。“现在杭州会点功夫的,都逃不出这两派的传承。”陈国新说。
不过,周小浒也感叹,如今学武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断层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周小浒采取的方法是,如果有孩子能在他这边坚持学满3年,他就把学费全部退回,“这也算一种变相激励吧。”
- 杭州工商查封武林路上的“超A版”山寨“鲜芋仙”
- 一个半月找回6部 武林派出所民警都是iPhone追查家
- 新年新气象 杭州各城区2013年将有大变化
- 与武林壹号为邻 杭州最小的楼盘“隐身”豪宅群
- 雪天地铁乘客增加
截至19时武林广场站进出站乘客达3.4万人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