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阮女士产后出现“男性化”表现,皮肤变黑、毛发旺盛、闭经,最后发现问题居然出在垂体上,而且这个小小的病变瘤,居然多次逃过增强磁共振的扫描。专家介绍,垂体瘤临床表现多样,首诊病人通常都会走错门。
肥胖、毛发旺盛是“脑子”出问题
阮女士,29岁,自从8年前生完孩子后就一直被“产后肥胖、内分泌失调”困扰。
这几年,阮女士总是在不同医院的内分泌科转悠,但是体重增加、全身皮肤变黑、高血压、痤疮、毛发旺盛等症状始终没有改善。“以前也很苗条,但生完孩子之后就慢慢变成这样了。”阮女士说,两年前发现血压升高,开始口服降压片,其间多次调整降压药,但是血压控制仍不理想。另外,她全身的皮肤轻轻触碰一下就会出现瘀斑,月经紊乱,也未能再次怀孕。
阮女士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求诊,检查确诊她患的是皮质醇增多症,主要是因为皮质醇分泌过多所致。临床上,患这个毛病的女性病人的睾丸酮会明显增多,表现为月经失调、多毛及痤疮三大症状。男性刚好相反,会导致睾丸酮减少而出现阳痿、性欲减退等。
为什么会皮质醇分泌过多?病源有三个:垂体性、肾上腺性和异位性。那阮女士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增强CT排除了后两者的可能,但是,医生给她做了多次垂体增强磁共振,没有发现垂体病变。
结合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神经外科副主任杨树旭主任医师和内分泌科专家讨论后,仍推断是垂体问题,建议做进一步检查。为了检查更精确,这次直接在颅内垂体旁的海绵窦采血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检测,终于找到了真正病源,她患的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型垂体瘤。
杨树旭从患者鼻孔里插入内镜直达病变垂体,在内镜下对病变部位进行摘除,“在内镜下手术看的范围更大、更清楚,取出来的病变组织很小,还不到米粒大,怪不得磁共振都查不到。”
垂体瘤发病率很高只是很多人没症状
垂体是人体内分泌中枢,分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腺垂体细胞分泌的激素主要有生长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黑色细胞刺激素。神经垂体本身不会制造激素,而是起到仓库的作用。也就是说,人的正常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都和垂体相关,如长高、女性乳房发育等。
杨树旭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垂体瘤方面的专家。他介绍,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
随着垂体瘤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被查出来的病人逐年增多。目前,我国还缺乏垂体瘤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根据美国的调查,垂体瘤发病率是10-15/10万。国外有一组研究,随机抽样选择了100个正常人做垂体磁共振检查,垂体瘤的检出率为16%。也就是说,垂体瘤的发生率非常高,只是多数患者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而已。
垂体瘤按功能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有分泌功能的垂体瘤和无功能垂体瘤,前者约占垂体瘤的65%-80%。
视力下降、闭经、性欲减退记得查垂体
前段时间,杨树旭接诊过一个病人,38岁,绍兴人。半年前出现左眼视力下降,最近一个月来反复头痛。去当地医院眼科做了检查和治疗,视力也没有好转。来邵逸夫做了头颅磁共振发现,颅内有一个巨大的垂体瘤,已经压迫到了视神经,“常人的垂体只有小个的扁豆那么大,他的垂体瘤有鸡蛋大。”杨树旭说,和前面阮女士比较,虽然都是垂体瘤,但临床表现相差很大。
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如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女性多见,典型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萎、乳腺发育、不育等。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未成年病人多为巨人症,成年以后多表现为肢端肥大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型垂体瘤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毳毛增多等。大的垂体瘤压迫周围结构会引起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等。如果发生垂体瘤内出血会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失明、常伴眼外肌麻痹,可出现神志模糊、定向力障碍、颈项强直甚至突然昏迷,要外科急诊手术处理。
杨树旭介绍,“由于病症表现多样,患者通常首诊会走错门,到内分泌科、妇科、眼科、皮肤科、骨科和男科等就诊。” (本报记者 余敏)
- 火车票实名制网络售票后 传统囤票“黄牛”几乎绝迹
- 杭州市区火车站售票窗口、代售点“盛况”不再
- 网购站购“时差”让民工买票屡扑空
- 今年春运期间 2月4日至7日为节前出行高峰
- 短信追踪自制广告 春运未开始“黑大巴”已冒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