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06日讯 新年到了,不少人都会去烫头发做个造型。这两天,几乎所有理发店都一天起码接20来个客人,生意好得不得了。
但在市区亚峰街上,有一家叫“太泰工作室”的理发店,在这个生意旺季,仍然是下午1点才开门,晚饭后就关门,每天只接8个客人。
并不是因为这家店的生意不好。实际上,这里的理发名额已经预约到了腊月廿八。
来这里剪发的人,不少还是从义乌、东阳等地慕名而来的。就因为这里的理发师号称是“金华第一剪”。
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厉害?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亚峰街,想一睹这位理发师的真容。
他曾是金华三把剪刀之一,开出过最大的理发店
亚峰街是酒吧一条街,白天人流稀少,非常安静。
理发店只有一间店面,近20平方米。店里放着70年代的老歌,门上挂着剪发50—88元的牌子,墙壁上贴着理发师的个人照片,皮椅皮沙发,装修洋气。
这家店只有一个理发师,他叫楼建明,今年60岁,认识他的人都叫他“太泰”。在他小学三年级的戏剧表演中演了一个老太太。此后的50多年,他就一直被人叫做“太泰”(和金华方言“太太”同音),他开的理发店也都叫这个名字。
太泰大器晚成,26岁才学理发。“当时在在金华的人民理发店当学徒。人民理发店是国营的,也是金华地区最大的理发店,我的师傅是国家特一级美发师宋阿毛。”
90年代,太泰出来单干,很快就名声大噪。“当时金华有三把剪刀,我就是其中一把。3人中,我的刀工是最好的。”他说,“单从刀工来说,叫我‘金华第一剪’一点都不过分。”
那时候,金华各地很多人慕名而来找他理发。
朱先生今年40多岁,在金东区工作,“二十年前,我就找他理发了。当时他的名气就很大,我97年结婚的时候,就是他做的头。”
太泰的生意一度做得很大,20世纪初期,他在江北西市街开了一家上下两层的理发店,占地120平方米,有13名员工,还在江南有一家分店。算是当时金华最大的一家理发店。
退休后老顾客找上门,凑钱给他开店
因为年纪渐长,太泰曾多次打算退休。
“我叫太泰,我的店名也叫太泰。很多顾客进我的理发店,都指明要我来理。”由于工作量太大,太泰有点吃不消。
2010年除夕夜,他关掉店面,打算退休养老去。于是,他关了店,通知了几个最铁的老客人,就出去旅游了。
没想到,等他过年回家。家门口有7、8个老客人。一见到他就激动地说,“你去哪儿了,为什么不做了。一直都是你剪的头,你走了我们找谁剪去。”
他们都是从太泰的第一家店起,就一直跟着他的老客人,已经有30年的感情了。
为了能让太泰留下来继续剪头发,其中3个老客人干脆自己找店面,自己凑钱在亚峰路上租了现在的这家店。
太泰说,“和这些老顾客有二三十年的交情了,成了朋友,也放不下。再说,这儿也挺清净,就答应下来了。”于是,他又在亚峰街重新做回了老本行。
现在,太泰有300多名固定的老顾客。“很多顾客我都是看着他们长大的。有的从小职员变成领导,有的从小女孩变成女老板。”
池女士今年30岁,她的母亲就是太泰十多年的老客。受母亲的影响,她也变成了这儿的常客。“他剪的长碎发很好,动感自然,保持的时间也长,在家就可以打理。”
他的绝招是“剪发”,不退休是因为做这个有成就感
虽然生意不错,但是太泰也感觉到了顾客的断层。“我的老顾客大都是35岁以上的。来这里理发的年轻人比较少。”
“我当学徒的时候,理发的样式还比较简单,男士平头和分头比较多,女士也就烫烫发。现在,年轻人的发型选择越来越多了。”
“90年代的时候,还没有婚纱摄影。结婚时,头发都在我们这些理发店做的。现在,行业分得越来越细了。”他说,“2000年以后,很多理发连锁店也都进来了。理发还包括美容、按摩,成为一种休闲。”
冲击之下,老式理发店的顾客也不断地分流出去。有些是在其他地方洗了头,再来他这儿剪头发。在他店里,虽然也有烫发焗油,但最主要的还是剪发。
太泰对自己的技术仍然自豪,“我是老理发师,技术比较扎实。现在很多理发店都让你办卡充钱,技术不一定过关。”他把这些理发店叫做“融资型的”。
不过,太泰也非常享受剪发的乐趣。“之所以没有退休,一方面是放不下这些老顾客,另一方面我也享受剪发的乐趣。剪出一个成功的发型,自己是很有成就感的。”
- 迷糊中同意理发师剪掉痣上的须毛 酒醒后勒索6000
- 余姚理发师自费8万元造了架飞机 昨天试飞成功
- 安吉县孝丰镇北街社区理发师吴美霞
- 一天最多站16个小时 28岁理发师腿肿得厉害
- 一天最多站16个小时 28岁理发师腿肿得厉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