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我国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
2013年1月,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以后,我国首个颁布的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
《规划》紧紧围绕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先导区、全国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三大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建设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和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的五大发展目标。规划亮点纷呈,尤为突出的是,明确提出“条件成熟时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园区和自由港区”、“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岛”和“建设陆海联动的基础设施体系”等内容,令人耳目一新。
这样一部事关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未来发展的《规划》,将给新区带来怎样的变化?今天,让我们循着新区的五大发展目标,展望一下新区的美好蓝图。
国际物流枢纽岛
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独特,港口条件优越。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建港条件十分优越,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线总长280公里,船舶避风和锚地条件良好,多条国际航道穿境而过。
进展:港航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铁矿砂中转基地、全国最大的商用石油中转基地、全国重要的化工品和粮油中转基地、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2012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91亿吨,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九;船舶运力保有量达到505.72万吨,位列全省第二。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初具规模。2012年1月6日正式挂牌试运营,首期上市“船用油”、“电解镍”、“电解铜”3个品种,全年交易总额1515.77亿元。
为大宗商品航运服务的海洋科学城港航综合商务区、小干岛海上金融商务区正在加快推进。
对外开放门户岛
基础条件:处于我国南北海运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地带,是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是我国伸入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前沿地区,也是我国扩大开放、通联世界的战略门户。
进展:去年7月,国务院批复舟山港口岸5个港区扩大开放,新增开放面积109平方公里,为近年来全国海港口岸一次性得到批复区域最广、项目最多。
去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舟山港综合保税区。这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
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舟山港综合保税区、舟山经济开发区“三区”联动。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1.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5.23亿元。
海洋产业集聚岛
基础条件:海洋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近海渔场和重要的海洋生物基因库;佛教文化、海洋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国海洋旅游重点区域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油气及近海风能、潮流能等资源富集,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进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扎实起步,是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
海洋旅游业发展迅速。2012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771万人次,同比增长12.6%;实现旅游总收入266.7亿元,同比增长13.3%。邮轮、游艇、海钓、康体、禅修等五大时尚海洋旅游基地正在崛起。
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方兴未艾。以风电等为主的海洋新能源产业风生水起,风力发电已建成97.8兆瓦装机容量机组,装机容量25万千瓦的六横海上风电场项目获国家能源局批准;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产业正在兴起。
海洋生物产业起步。
国际生态休闲岛
基础条件:岛屿众多,有大小岛屿1390个,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海岛数量占全国的20%;海域面积达2.08万平方公里。
进展:创新海洋保护开发模式,确立了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发展理念。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启动。东极、马鞍列岛海洋牧场建设已展开,旨在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提高东海海域渔业资源再生能力。
正在探索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晒盐等产业。
“美丽海岛”建设逐步推进,海洋海岛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陆海统筹海上花园城
基础条件:与上海、宁波等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与长三角城市在产业、金融、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有广泛的合作基础。
进展:与上海、宁波的港口合作正在推进,洋山港、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等项目运营良好;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起步。
陆海联动基础设施体系正在构建。已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跨海大桥使舟山告别离岛历史,普陀山机场开辟了到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的航线;大陆引水工程缓解了舟山用水紧张状况。
新区发展“三步走”
第一步(到2015年):
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城乡一体化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海上开放门户作用明显增强,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到4亿吨以上。
第二步(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左右,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到6亿吨以上。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国际物流枢纽岛、对外开放门户岛、海洋产业集聚岛、国际生态休闲岛和海上花园城建设初具成效。
第三步(到2030年):开放型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国际领先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人民生活富裕、人海关系和谐,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实现国家对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相关新闻】
条条规划通商机
浙商期待“舟山机遇”
浙江日报讯(记者 刘乐平 张品方) “新区规划正式获批,舟山时间开始了!”日前,当记者致电蒋志伟博士时,这位拥有多项美国生化科技专利的“海归”不无诗意地对记者说。
蒋志伟是舟山人,2009年回国创办了舟山海中洲新生药业有限公司,研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已申请3项国际专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但让蒋志伟烦恼的是,由于研究人员不足,目前他把部分试验“技术委托”给上海、杭州的一些科研机构或者企业。 “新区规划专辟一节论述‘海洋生物产业’,提出要积极整合科技资源,营造创新环境和条件。这是一个很大的机遇,按照规划目标,要不了多久,我们研发新药的所有流程都可以在舟山完成了。”蒋志伟说。
和蒋志伟一样,规划正式获批,让众多浙商欢欣鼓舞、跃跃欲试。去年,胡军杰在舟山成立了白沙岛蓝色海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斥资千万元打造了4艘高端休闲观光垂钓船。他告诉记者,白沙岛现在名气还不够大,其实是养在深闺。新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推进白沙等岛屿实施组团式开发,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个大利好。“回白沙投资发展海钓旅游,我这个决定还是有先见之明的!”胡军杰语气里透着一点小得意。
船舶产业是舟山的支柱产业,也是受当下世界经济低迷影响深重的产业。规划发布,对舟山船舶企业意味着什么?“规划里已经指明了:船舶企业要想活下去,并在未来活得更好,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一个是发展海工装备业,另一个就是整合提升船舶工业。”舟山一家船舶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但这两条路对传统造船企业而言,要走好也并不容易。“发展海工,研发新船都需要资金支持,而现在船企普遍缺钱。”说到这里,上述船舶企业负责人又对规划充满期待,她介绍说,规划中关于“研究设立舟山船舶金融租赁公司”的政策挺好,希望可以尽快实施。
希望就在未来。记者了解到,目前在舟山,已有超过一半的造船企业计划建造以海工辅助船为主的海工装备,部分企业已经签署了建造浅海自升式钻井平台、海洋平台供应船等的意向订单,正在着手对场地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一些船企还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航运市场需要节能、低排放和大容量船舶的特点,对现有品牌船型进行了技术创新和升级改进。
-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颁布 新区新在何处
-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情况通报会在杭举行
- 浙江推进四大战略举措 舟山将建国家海洋科技国际创新园
- 李强:高起点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
- 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