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高峰期,勤丰农场一天最多能采下10吨左右的番茄。刘伟摄
浙江在线03月14日讯 黄可可,30多岁,平阳县萧江镇高黎村勤丰农场投资人。他的主业是位于杭州的一家IT公司,从事信息技术以及软件研发工作。
这几天是平阳县萧江镇高黎村村民黄文明最忙碌的时候。上午7点半,他已经提着篮子进入一个个钢架大棚,开始采摘成熟的小番茄。“现在正是小番茄价格最高的时候,一年收成好不好,就看这几个月。”他说。采摘高峰期,他们一天最多能采下10吨左右的番茄。
黄文明所在的勤丰农场,是两年前开始投资建设的,农场的投资人黄可可同样是高黎村人,今年30多岁的他开着越野车巡视农场,根本不像传统从事农业的人。事实上,他的主业,是位于杭州的一家IT公司,从事信息技术以及软件研发的工作。
300亩种大棚番茄
他做了农民无力做的
两年多前,高黎村的村民或许难以想象,自己耕种了这么多年的水稻田里,能建起成片齐整的钢架大棚。相比传统的水稻,经营设施农业的资金门槛要高很多,以勤丰农场的大棚为例,一个占地一亩左右的标准大棚,钢架成本需要1.1万元。此外,种植过程中还需要增加棚膜、地膜、种子等农资消耗、土地流转资金以及用工成本,综合起来算,第一年仅一个大棚的投入,就达到两万元。
平阳县农业局产业科科长秦光林告诉记者,对一般农户来说,很难有这么多资金来进行前期投入,而且即便能投资建起几个大棚,与收益相比依然“不划算”,因为考虑到今后的管理人工成本和运输、销售成本,只有大规模连片经营,才能带来可观的收益。而在黄可可看来,这几年我市鼓励土地流转经营,尤其是“三分三改”之后,土地整体打包流转的实现,给了他回乡投资农业的契机。
如今,通过土地流转,黄可可租下了高黎、上汇、上宅三个村的500亩种植用地,其中300亩种植大棚番茄。大棚里种了金妃、千禧、亚苏、小霞、蟠桃等5个品种的小番茄,最贵的千禧品种,批发价每公斤10元,最便宜的蟠桃品种,批发价也要每公斤6元。去年的年均亩产达4万元,除去成本,每个大棚的纯收入约1万多元,第一年就回收了大部分成本。
租金、劳务、分红
他把农场当企业管
租金、劳务、分红等等,这些综合收益,让出租土地的高黎村村民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勤丰农场流转的土地,均以每亩每年500元支付租金,采取三年一支付的形式。黄可可告诉记者,他与农户签订了十年的租地协议,除此之外,出租土地的农户进入农场工作,身份从原来的农民转变为劳务工人。黄文明说,像他这样的长期工人,每个大棚每月看管打理费是550元,一对农民夫妇每月可以打理11个大棚,预计两人月收入能达到6000元左右,这样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曾经的务农收入。
而对于黄可可来说,有了这个平台,他就能将自己管理企业的经验转移到农场中。以一个大棚年产1.2万斤番茄为基础标准,他与负责管理的农户签订了分红协议,超过标准线3000斤内,农户能获得三成的超额部分销售收入,而超过3000斤的,农户能获得七成的超额部分销售收入。“这个办法是避免负责管理的农户有‘吃大锅饭’的感觉。”黄可可说。现在,勤丰农场种植区有长期员工约60人、短工近30人,计划未来两年到三年,可以解决200人到300人就业,大大增加高黎村村集体经济收入。
打造网上农场
他做着农民没想过的
深居都市的人,越来越希望亲近乡村,体验农业,黄可可着手打造的网上农场,正是迎合这种需求。
黄可可经营的IT企业,专注于给客户开发内部管理软件,“简单地说,就是把实际的工作情况,通过软件反馈到网络平台上。”在回乡投资之前,黄可可就有了将农业这样的实体产业与虚拟网络相结合的想法,在许多人还在将“物联网”作为新鲜谈资之时,他已经在着手实践。
“除了300亩的大棚番茄之外,我接着要完成这200亩土地清场和平整,在耕地周边布置上篱笆,建立农庄,今年6月左右先开始50亩的尝试。”他指着勤丰农场里的一块闲置耕地说。他准备通过布置连接网络的摄像头,让人们在网络上就可以实时观察作物的种植生长情况,“到时候,住在城市的市民可以通过类似‘淘宝网’这样的平台,下单买种子,买肥料,在农场种番茄或者其他农作物,就像QQ农场一样,但不同的是,这是有实物存在的。”
黄可可对自己的这个设想很有信心,他认为这样的网上农场,实际上是一种结合旅游的观光农业,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自己的一块“自留地”,也可以乘着周末闲暇驾车下乡,自己亲自动手种地。而项目起步之后,农场会吸收更多周边的农户作为田间管理者或一般服务人员进入黄可可的勤丰农场工作。“这个模式成功的话,可以推广到浙江省内任何一个以农业为产业的地区,到那个时候,才是真正开始盈利和形成产业规模。”黄可可觉得,自己的农业创业之路,还处于起步阶段。
【记者手记】
工商资本对于农业而言,不仅仅意味着资金,更重要的是传统农业所没有的创新思维和商业模式。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存在着一些弱质化的特点,比如盈利率低、盈利周期长等,近年来还常出现“菜贱伤农”的情况。那么,工商资本是否能成为调整传统农业结构,改变高风险、低产出现状的“一剂良药”?
从工商资本入驻的勤丰农场可以看到,新兴的农场主们,开始从纯生产中抽离出来,除了以科技和设备投入来增加基础产能之外,他们更加注重从市场的需求配置资源,作出前瞻性的发展预判,也更加能总结经验,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盈利模式。而这些方法,在工商业中已经经过了实践,它们随同资本下乡的过程,无疑能帮助农业规避许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真正实现“工农结合”。
- 浙江首家股份合作农场股东:农业增收更给力
- 我家的农场有盼头 家庭农场土地如何实现再突围
- 政策向种植大户倾斜 浙江春备耕服务月鼓励发展家庭农场
- 宁波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将大力培育家庭农场
- 从慈溪“家庭农场”模式 看浙江农业产业新面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