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0日讯 春天的脚步,总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至。
话及民生,恰如一股挟裹着暖流的春风,细致入微地穿掠过百姓油盐柴米的生活。民之生计,可以是一餐饭、一段路、一条河、一道堤,而始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的,是住房、是就业、是上学、是看病、是养老,汇聚民心,关乎大局。
近年来,丽水始终坚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六大民生幸福工程”,从教育提升、全民健康、文化繁荣、就业增收、保障扩面、平安创建等方面着手,件件实事直指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热点,切实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2012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合计121.77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72.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大手笔的民生保障投入、一再拉长的“民生账单”背后,连接着千家万户,受益的是每一个百姓。
回望过去的一年,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次第展开,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在百姓的心坎里、口碑中,向我们娓娓道来。
巧做改善民生“加减法”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同时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突破口。
过去的一年,对于缙云县新建镇雪峰村村民李锦亮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45岁的他通过人力社保部门组织的实用技能培训,成为工业园区一家电动车仪表厂的电焊工。他说,相比以往背井离乡在外打工,如今掌握了一门手艺,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让他觉得很踏实。
身处大山的农民,有了一项技能就有了就业机会。近年来,丽水市把促进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作为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全方位提升就业援助和服务水平。去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9568人,帮扶80411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转移就业19771人。
政府对于“民生情怀”的担当,让百姓收入逐步增长。去年,丽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55元,增幅继续居全省首位,城镇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26309元。自2008年以来,丽水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连续五年逐步缩小。
改善民生需要做好“加减法”。一方面要努力保障就业、提高群众收入,做好“加法”。另一方面通过减少群众在就业、住房等各方面的支出,做好“减法”。通过这“一加一减”,使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
“以前到处‘蜗居’的日子过怕了,不但租金贵而且经常得搬家,生活极其不便。”搬进龙泉市剑池西路的廉租房,俞日亮按捺不住兴奋之情,他说,如今这个45平方米的套间,不仅水电设施齐全而且费用低廉,这为原本拮据的生活节省了不少的开支。
住有所居、安居乐业,亦是民生所盼。为了让百姓圆上安居梦,丽水市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去年,全市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4769套,基本建成3907套,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621户,各项计划任务均超额完成,并初步形成了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住房保障格局。
让民生跟着“民声”走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让孩子们‘人人读好书’?”“怎样才能让群众买得起药、看得起病,就诊更方便?”……在丽水,百姓急盼的“民声”,成了民生幸福工程的指向标,而将群众希冀与民生需求系于心头的政府,办法总多于问题。
“在社区看病方便又便宜,小病小痛我都到这里来。”日前,正在万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点滴的社区居民张德元告诉记者,社区医院收费低、离家近,比以往到大医院看病方便多了。去年以来,丽水市以改善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全力建设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老百姓看病“大病不出县,小病在社区”,医疗费用大幅降低。同时,丽水市全面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三大基本医保覆盖率均达到省定95%以上,基本药物制度与全省同步实现基本覆盖。
对越来越多的家庭而言,把子女培养成才,就是最大的民生。新学期伊始,来自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谭小亚,安静地坐在丽水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小)学六年级的教室里认真听课。谭小亚和在校的1300余名民工子女一样,享受着和本地孩子相同的待遇,共享着同样的教学资源。
通过调整优化公共教育资源,加快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大力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去年,丽水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4.8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5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基本覆盖;全面完成中小学校安全工程三年建设改造任务,新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68所,现代化达标学校27所;小学、初中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初升高比例提高到95.37%,全市高考第一批上线总人数达2163人,同比增长19%;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与专业调整,高中段教育健康发展,高校学科建设继续加强。
民生跟着“民声”走,把民生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在衣食住行中写进牵挂关怀,在百姓忧乐间收获累累硕果,已成为丽水坚持不懈的民生追求。
实事“落地”幸福“开花”
“笑声在风中飘荡,幸福像花儿一样。”文化为加速丽水市民生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百姓幸福生活增添了新的内涵。
一场场免费放映的电影,让艺术走进农村群众生活;一间间农家书屋,让农民“放下锄头拿起书,不打麻将学知识”;一台台群众文艺演出,点燃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热情。
去年,丽水市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活动载体不断创新,新建“瓯江大家乐”文体活动点500个,市本级安排扶持资金50余万元,采购了近300套设施送到各县(市、区)和市直机关。
全市送戏下乡1002场,送讲座、展览下乡242场,送电影下乡1.9万场,结合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送书下乡82.9万册。同时,积极开展以“乡村文化艺术节”为主的全市性、全县性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文化惠民的普及范围不断扩大,群众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不断增强。
群众安全感提升,是一个地方民生改善的重要标志。去年,丽水市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7.4%,列全省第一。丽水市已连续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成为全省获得平安“七连冠”的三个设区市之一,9个县(市、区)连续六年实现“满堂红”。
回看来时路,丽水大地留下了一串串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的扎实脚印,人们看到了一个既能办成“大事”又能办好“小事”的政府。各项民生工程的加快建设,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在生活中积攒出信心,酝酿成了幸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