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6日讯 说起老一辈的乡镇干部,父辈总能脱口而出几个人的名字,尤其是当时的驻村干部,“三天两头在村里,会帮村民插秧种地干农活,还会技术指导。谁家生了小孩,谁家的猪病了,比村里人都清楚……”
在义乌新筹建的“乡镇·印记”老物件陈列馆里,我们可以追寻到老一辈乡镇干部的工作、生活印记。那一件件陌生而又熟悉的老物件,生动直观地还原了老乡镇干部走过的峥嵘历程。
300余老物件,时间跨度近50年
为发扬、传承老乡镇干部“淳朴清廉、务实亲民、踏实肯干”的精神和作风,近期,义乌市委组织部用近一个月时间,征集反映老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等各类老物件,共收集到了来自金华各县(市、区)包括工具、用品、书籍、日记、照片、油画在内的老物件300余件,时间跨度近50年。
这些老物件经精心整理、编排,一一陈列在展览馆内。昨天,记者来到这个新建于义乌市委党校内的陈列馆。
敞亮的展馆内,磨损厉害的解放鞋,看起来有些年头的铝制饭盒和水壶,下乡时的“农家三宝”———手电、雨具和草帽,一件件饱经风霜的老物件都是老乡镇干部日常的生活用具,还有粮票、火柴、水车、手摇电话机、切猪食菜刀、老式牙杯、字码打字机、钢印、写着毛主席语录的衣柜等,这些早就退出历史舞台的新奇物件却是活跃于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90年代的常见“装备”。
除了实物,一幅幅充满时代感的图片则描述了乡镇干部与群众抽水抗旱、耕田犁地、修路修水坝等场景,还有拖拉机旁探讨生产知识,机耕路上分享丰收喜悦,与群众围炉聊家常、讲惠农政策等画面,见证了“干群一家人”的和谐关系。
20篇日记,彰显浓浓鱼水情
陈列馆内特别还原了两个场景:一个是普通乡镇干部的工作宿舍,床单上的补丁、鞋底依稀的残泥,都成了珍贵的历史印记,连墙上贴的“厚德载物”,也是一名乡镇文化站干部的“真迹”;另一个乡镇干部的办公场所,同样很简陋。值得一说的是办公桌,据说原是地主家的,后来进了人民公社,在进入陈列馆前仍未“下岗”,还在稠城街道内使用。桌沿明显的磨痕诉说了那些尘封岁月里,乡镇干部在昏黄煤油灯下伏案奋笔疾书……
令人触动的还有一面日记墙,展示的20篇日记均出自义乌苏溪的一名老乡镇干部———今年85岁的楼森之手,而这只是他十余年间记录的十万多字工作手记中撷取的一小部分。“我读完了每一篇日记,特别震撼。里面几乎都是群众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通过一件件小事,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他们所想所思都情系百姓,群众也把他们当成自家人。”参与收集、整理这些老物件的义乌市委组织部一名年轻干部对此深有感触,“在搜集过程中,感觉自己的灵魂被洗礼了,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学。”
通过实物展现、场景还原,使年轻干部有所思、有所悟,这也正是建馆初衷。义乌市委组织部还将通过组建老乡镇干部讲师团,开设“我在乡镇那些事儿”讲堂,“老乡镇传帮带”结对拜师等多种创新举措,追忆“老乡镇”干部,学习“老乡镇”法宝,传承“老乡镇”精神,让年轻乡镇干部“学会跟群众交朋友,学会说群众语言,扎根基层、破难解困,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 浙江义乌建立乡镇干部老物件陈列馆
- 挂牌下基层百姓来监督 磐安乡镇干部亮明身份送服务
- 【浙江日报】转作风接地气办实事 浙江省乡镇干部全面提升执行力
- 磐安乡镇干部理论考试动真格 直接与奖金和升职挂钩
- 转作风接地气办实事 浙江省乡镇干部全面提升执行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