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记者深入春播春管现场—秧好半年稻 早晚竞农时
2013年04月19日 06:02:47

  诸暨:集中供秧不误时

  浙江日报诸暨4月18日电 地头上,一盘盘翠绿的秧苗排成一列,陈沿耿驾驶着高速插秧机几分钟一个来回。虽然每天要插30亩早稻,但他仍显得格外轻松:“现代农民舒服多了!”

  “步进式插秧机、高速插秧机引进好多年了,可是农民自家培育的秧苗不适合机器操作。”诸暨市农机管理总站站长马飞端起一个育秧盘,秧苗排列得整整齐齐。“我们从去年开始全面推广集中育秧,插秧的机械化水平一下子提高了。”

  现在,诸暨每个乡镇都建立了集中育供秧示范点,在重点合作社、重点大户首先推广应用后,带动了更多的合作社农户和散户参与。陈沿耿所在的王家井镇生初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700多亩早稻全部应用集中育秧。

  田埂那头,农户孙初一家还在手工直播。“只种了8亩多,反复弯腰还真吃不消。”看着邻家合作社地块上的插秧机来回往返,她有点羡慕。“人家一个来回赶上我一天的活。下一季我家也要试试。”

  生初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宣生初告诉记者,去年市里补贴了20万元建起农机三中心(包括烘干、育秧和农机服务),现在不光合作社成员的秧苗在这里集中培育,周围的散户也开始把育苗和插秧工作委托给中心了。

  走进育秧室,是一台全自动育秧机。宣生初演示,从培土到播种全在流水线上完成,播种好的育秧盘放在育秧棚里三层立体培育,节省了不少空间。秧盘还可以自由转动,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以前自己家搭个棚子,天气一冷一热处理不好就会减产。”5年以前,陈满清一家只能种30亩地。采用集中育秧之后,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到600亩。

  这几年,诸暨市把水稻集中育供秧工作作为粮食生产工作的重点,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目前,全市有集中育秧点92个,其中季育秧能力3000亩以上的有5个。预计今年应用集中育供秧的早稻有3.5万亩,占到80%以上。

  记者随后来到王家井镇淀荡坂村,俞水金家的早稻已经插了一半。“以前插秧要搞人海战术,我家150亩地不雇20个人抢着插完肯定影响收成,现在几台插秧机就可以搞定!”他告诉记者,集中育秧后,平均每亩地的成本降了100元。

  王柯芳所在的淀荡坂农机合作社,以农业服务为主。从2006年试点集中育秧,最多的一年给5000亩水稻提供秧苗。除了合作社成员,现在村里所有散户的秧苗都由她提供。“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农村劳动力成本涨了不少。用上机器,既省钱又省力。”她说。

  嘉兴:土专家到田头

  浙江日报平湖4月18日电 “老金啊,这两天甜瓜长势怎样?”今天下午,嘉兴平湖新仓镇大利村村民金栋明的甜瓜田里来了特殊的指导员——惠农义工联盟的土专家。

  “老时,你上次诊断得一点没错,药到病除。”金栋明乐呵呵地将时勤根等几位种了十多年甜瓜的土专家迎进瓜棚。

  记者也跟着土专家弯身走进瓜棚,但见棚内偶有零星的小黄花外,瓜蔓上已结满果实,小的只有拇指大小,大的已有拳头大小。“下个月就可以上市了,赶个早就能卖个好价格。”金栋明一脸开心。

  在瓜棚内,时勤根不时蹲下身,细细翻看瓜叶,仔细观察蔓藤,看到一些藤条上有细微裂痕,便提醒金栋明说:“看来,蔓枯病还没除根,防病还得放心上。”金栋明不住点头。

  “老金,疏果也要抓紧了。”时勤根拎起一根瓜藤,上面大大小小结了7个瓜,“一根藤上留两个瓜即可。”“多留两个不行吗?”金栋明面露不舍。“我种了十几年瓜了,你还信不过我呀。”时勤根笑着说。

  “诊断”完甜瓜棚,又进了西瓜棚。“老金啊,你又犯了一个错。”时勤根指着西瓜苗说,瓜秧应种在靠近棚中间的位置,而不是畦中间。“这样既影响你整藤理蔓,又影响第二批瓜的结果率。”时勤根分析道,西瓜的定植位置十分重要,这决定了光照时间,会影响到瓜的品质和数量。“恩,恩,明年一定改过来。”对此,金栋明十分受用。

  短短半小时,土专家们就在大棚内将金栋明心中有关种植的问号一一打开,却没顾上喝一口水、抽一根烟。“有事直接打我们电话好了。”临走时,时勤根不忘提醒。

  在平湖,像时勤根这样的土专家义工共有20多人。据了解,平湖农业种植户较多,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农经部门几位农技专家忙不过来。于是,市农经局招募了20多位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成立了惠农义工联盟,以这些土专家的实战技术指导农户。

  天台:勤除草减虫害

  浙江日报天台4月18日电 “什么,翻了?我马上来!”中午12时30分,天台县平桥镇百亩塘村,67岁的杨国良撂下饭碗,匆匆骑上电瓶车,赶往附近的长洋村。刚才小工来电,拖拉机在地里侧翻了。

  杨国良是天台县的种粮大户,承包了1000多亩水稻田,其中300多亩要种早稻。此时正是春耕农忙时节,一头白发的他,常常忙到三餐不顾。

  “种田人最看重农时,春播误了农时,水稻就没收成了。”去年,杨国良3月19日才开始备耕,结果误了水稻播种,全年产量大受影响,“今年季节早,3月9日就开始育秧,水稻肯定不会误。”

  长洋村村道两旁,都是杨国良的承包田,此时已经细细密密地插上了小秧苗。“两台插秧机忙了2天,接下来还要一周左右。”杨国良说,今天下午,小工还要来,给插秧机漏插的地方补秧苗。

  庄后村种粮大户庞法明,今天正忙着给新买的旋耕机安装顶棚,“刚花10万多买的,等顶棚装好,就要开出去耕地了。”

  庞法明承包了近500亩地,尽管今年并不准备种植早稻,但庞法明仍是紧张备耕,前两天,他都忙着给承包田除草,减少播种时的病虫害。

前一页 [1] [2]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许雅文 毛广绘 张丹丹 肖艳艳 陈培华 梁国瑞 编辑: 姚群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每日关注
  • 保健食品中猫腻多 5万多买来的保健品只能算是食品
  • 装有47台iPad的箱子不见了 价值快递员30个月总收入
  • 杭州中小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一学期下来苦水很多
  • 淘宝报案控告“阿里黑” 杭州警方跨省调查引来关注
  • 59岁超市扫地大妈竟是毒贩 为了41岁男友她铤而走险
相关阅读
  • 浙江省水稻保险每亩增200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速
  • 天台老农义卖紫红米 捐款帮助患病大学生
  • 印度农民创造水稻单产世界纪录 相关技术将在浙推广
  • 考古发现:9000年前的中国人就驯化了水稻
  • 湖西遗址找到农业文明突破点 1.1万年前已种水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