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9日讯 昨天下午,杭州世贸君澜大饭店,太湖文化论坛第四分会场,交流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浙江经验”。
参与发言的嘉宾共有11位,因为发言太过踊跃,原定傍晚6点结束的交流会,不得不延迟了半个小时。
发言嘉宾中,有来自国内外的专家,比如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可持续研究所教授赫尔曼·韦纲尔斯、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杭生,也有浙江省内代表。大家围绕“浙江经验”,共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
安吉县县长王树的发言赢得了连连掌声。她说,“75%植被覆盖率,71%森林覆盖率,全国首个生态县、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首个县域联合国人居奖,就是安吉……”
赢得喝彩的不仅是这一串数字,还有PPT里青山绿水的画面。“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美丽安吉期待各位的光临,也恭祝大家平安吉祥!”王树话音刚落,嘉宾席上突然有人一边鼓掌一边大喊“好”!
喝彩叫好者,是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创意总监张仁平。后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张仁平说真的被安吉给打动了。“安吉真的做得非常好,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做成这样。这,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
而美丽浙江处处有样本,远不止安吉这一处。
全国首个生态县安吉,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
美丽的西苕溪静静流淌,偶有船只驶过,清澈的河水会荡起阵阵涟漪。村民刘家友的家,就在离西苕溪仅百来米的安吉县梅溪镇板桥村。他喜爱垂钓,这几年一有空就会到河边,“坐在岸边,心里那个舒坦呐。”
然而,作为安吉的母亲河,西苕溪十年前还是那么的不堪。为重还西苕溪的美丽,安吉县自本世纪初起进行了一系列整治行动,关闭污染企业、建设美丽乡村、禁止商业采砂……西苕溪才又恢复了“水清、鱼欢、岸美、人富”的景象。
西苕溪的变化,只是安吉变化的一个缩影。
10年前,安吉扬长避短,错位发展,提出把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农村来建设的理念,着力实现“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
10年后,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导温铁军教授这样评价安吉:安吉县是浙江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样本,是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值得全国学习与推广。
安吉还打破了一个观念——“环境与经济是对矛盾体”。十年来,不仅环境好了,经济也更好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居浙江全省前列。安吉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乡村与城镇、一产与二三产互促共进的科学发展之路。
如今,安吉又开始新的美丽之旅,提出要“打造富裕美丽幸福安吉,实现生态文明全国示范,科学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2年建成生态文明省级示范,5年成为全国示范的推进计划。
100亿的投资项目,被嘉兴市民检查团否决了
在昨天的讨论中,嘉兴市环保联合会办公室主任朱海伦关于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嘉兴经验”,同样赢得了嘉宾们的喝彩。
从2008年以来,嘉兴普通市民参与环保,已经成了一项制度,还专门成立了市民检查团。这个检查团可不是走马观花,曾有一个在嘉兴意向投资100亿元的项目,最终就是被市民检查团否决的。
市民环保检查团的200名成员,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有教师、学生、居民,也有外来务工人员、机关干部和离退休人员。他们的意见直接影响环保部门最后做出的行政决定。
韩泰(嘉兴)轮胎有限公司的大气污染曾是嘉兴市区北部的环保投诉热点。环保部门曾先后两次组织市民环保检查团检查这家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在第一次检查中,企业未在限期整改期间内完成整改任务。面对市民检查团成员一连串的质疑和追问,企业经营者心服口服地接受了环保局的20万元罚单。
去年,这种公众参与环保的“嘉兴模式”还引起了欧盟的关注,作为中欧环境治理地方项目,它受到了欧盟44.7万欧元的资助。用嘉兴环保局局长吴海松的话说,嘉兴模式就是把“事后监督”转为老百姓事先、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参与。
今年和明年,“嘉兴模式”将在省内8个以上地市推广。
台州主城区,年底彻底告别化工恶臭
在杭工作的台州椒江人王连琴,一直不大乐意带男朋友回老家,“以前有朋友跟我回去,都嫌我们那边的空气有股怪怪的味道。”不过,今年五一假期,她却欢喜地带着男友回家见家长了。因为,家乡空气里的怪味道几乎都消失了,“再也不怕丢脸哦”。
这都是因为台州政府部门向百姓做出了庄严承诺。
椒江医药化工企业众多,大部分生产的是污染较重的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目前,台州市共有医化企业180家,其中上市企业7家,年产值300多亿元,占全市GDP10%以上,在GDP不断拉高的同时,如何让城区告别化工恶臭,成了环保部门的重要课题。
从2011年开始,台州市和椒江区提出了“主城区告别恶臭”的目标,随后椒江的医化企业开始搬迁或者转型升级。到目前,椒江区已经退出了76个化工恶臭项目,13家医化企业退出医化项目生产。经过整治,台州的臭气已经比几年前减轻很多,去年台州主城区恶臭发生率是6.4%。台州环保部门表态:今年年底前还要退出66个恶臭项目,确保主城区彻底告别化工恶臭。
- 荷兰前首相:50年前鹿特丹的河水也曾脏得不能游泳
- 《印象西湖》让嘉宾啧啧称叹:大自然就是最美的舞台
- 杭州的公共自行车 吸引了专家学者的眼球
- 如何让学生增强生态文明认识 引发“抢话筒”热潮
- 生态如何持续发展 专家给出三把“钥匙”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