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7日讯 快要放暑假了,41岁的河南人李永海这些天特别忙碌,他逐一走访自己常常联络的100多位“村民”,了解他们如何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暑假里,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处在失管状态,容易发生意外。我想办个临时托管班,让无人看管的孩子在那里度过暑假。”李永海虽然是名普通外来务工人员,但他还有个身份,即绍兴县安昌镇大山西村“新村民小组”五组组长。这个头衔,让他在工作之余多了一份责任。
据了解,安昌镇大山西村周边印染企业林立,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前来务工。如今,该村外来人口近3000人,比本地人还要多800人。管好这么多外来人口,考验着当地村委、镇政府的智慧。
2010年下半年,根据绍兴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要求,结合当地外来流动人口的特征,大山西村按照外来人口籍贯、生活习性等划分出10个区域,并建立了10个“新村民小组”。
大山西村村支书徐志连说,“新村民小组”并不是做做样子,关键是其能真正配合村两委的工作,因此组长人选至关重要,前提必须是流动人口担任,“让外地人联络外地人,更易沟通、交流”。
据了解,在“新村民小组”组长选拔上,该村设了不少“软硬门槛”,比如在该村租住必须超过5年,初中以上文化;思想素质好,在流动人口中有一定威望等等。
当年,具有高中学历、性格沉稳的李永海,被村委会相中,经民主测评后,担任了“新村民小组”五组组长。“村委会让我来做组长,这是对我的信任。看到其他小组工作有声有色,我也不甘落后。”虽然是个小小的组长,李永海说既有压力,也有动力。
按照大山西村的规定,“新村民小组”在村“两委”领导下,协调内部关系,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当地社会管理。他们和本村的村民代表一样,还可以参加村“两委”召开的会议。为配合这项工作的开展,该村还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窗口,派专人管理,把日常管理、计生、综治等群众性服务工作集中在一个窗口,方便流动人口办事。
该村“新村民小组”第三组组长廖红洲说,在“新村民小组”成立之前,他们外地人遇到问题,只能自行解决。“新村民小组”成立后,作为组长的他,首先主动到小组“村民”家走访,第一时间掌握“村民”的诉求,遇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会主动向村委会汇报。
大山西村流动人员专管员徐刚说,自“新村民小组”成立后,他们村的治安案件明显减少。安昌派出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新村民小组”成立以来,尚未发生一起恶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也明显减少,其中2011年仅5起,2012年3起,今年尚未接到报案。正因此,许多外来人口在他们村里住下来后,虽然多次更换工作,但一直舍不得搬家。
绍兴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说,目前安昌镇12个行政村都已成立“新村民小组”,这一模式不仅密切了村级基层干部与流动人口的日常联系,而且增强了流动人口自治意识和归属感,为流动人口融入“第二故乡”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 暑期临近 让溺水这个“头号杀手”远离中小学生
- H7N9禽流感工作小组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 建兰中学今年招生面谈以小组形式进行 开出13本书单
- 夏宝龙参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 湖州职中试水新课改 小组合作学习替代“满堂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