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田人自己新建的农民公园。
在戏剧节后,乌镇有了“乌托邦小镇”的美名。视野网供图
乡村绿道上的时尚身影。方彬摄
浙江日报讯核心提示:寻访桐乡的美丽乡村,走的不过只是寻常小镇、乡村,见的不过只是水、树、桥、市等一般景物。沿路的景色,远没有乌镇风雅,但感悟却又高度重合:江南水乡之变,变在续旧促新。
端午节前夕,走进嘉兴桐乡,乌镇戏剧节的余味尚在。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更是无数人的梦里故乡。因为得当的保护与发展,这方令人流连的乡土,迎来了“乌托邦小镇”的美誉。在乌镇,有梦者造梦,失梦者寻梦,各得其所。
那几日,我的足迹,远在乌镇之外。从屠甸镇汇丰村,到大麻镇海华村,再到洲泉镇东田村……走的不过只是寻常小镇、乡村,见的不过只是水、树、桥、市。沿路的景致,远没有乌镇风雅,但感悟却又高度重合:江南水乡之变,变在续旧促新。
同行的桐乡市农办副主任汪明富,对每一方湿地、每一座古桥、每一棵水杉都如数家珍。仿佛那些元素里,盛满了他儿时的记忆。“美丽乡村,应是梦里故乡。”他站在修旧如旧的聚宝桥上喃喃地说。斜阳下,微风拂过,水波荡漾,美不胜收。
在桐乡,寻访美丽乡村,感受江南水乡的回与归,感受梦里故乡的真与美。
村·水
百里湿地,风生水起
汪明富说,我喜欢水,桐乡人都喜欢水。这句话,说得坦坦荡荡、真真切切。在桐乡,一场关于水的复苏运动,正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徐徐拉开帷幕。
打开杭嘉湖平原的版图,位于腹地的桐乡,似乎并不显眼。但京杭大运河斜贯全境,2264多公里、2600余条河、荡、塘、港,纵横交错、穿枝结节,让桐乡版图成了名副其实的“蜘蛛网”。因为河网密布,小桥流水人家,桑田水稻蚕花,是桐乡农村的旧时景象。
“关于水,村里有个大胆设想。”在屠甸镇汇丰村,村党总支书记陆炳康,摊开一张两米长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图,踌躇满志地说:“你看,按规划设计,整个汇丰村将被水系贯穿围绕,还要挖个占地500亩的平原水库,建造水库休闲公园。”
我问,汇丰村为何对水如此执着?陆炳康意味深长地笑了。他说,因为汇丰人不能忘掉失水之痛。于是,我听到了一个关于村与水的故事。
千百年来,位于桐乡东隅的汇丰村,延续着“桑基圩田”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每到冬天,河道里的淤泥,就会被壮劳力们捞起,担往稻田,化作春耕时的肥料。河道由此保持着顺畅、流通和清澈,与村民相守相依。
然而,随着化肥的普遍使用,淤泥再也没人打捞,河道开始淤积。加上两岸居民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很快,密布的河网消失了。“通自来水前,就连村民喝水都成问题。”陆炳康说,河道消失的同时,汇丰村也变得黯然失色了。
近年来,在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汇丰村重点做好水的文章,不仅疏浚清理15公里的河道,修筑了10公里长的生态护岸。在新集聚点“汇丰新村”建设时,还特意在四周挖出水系,重现村民依河而居的生活画卷。“水清则村兴人旺。”陆炳康说。
在桐乡行走,对于水的理解,关于水的畅想,又何止于汇丰村。桐乡西南边隅的洲泉镇,白荡漾、桑泽湖漾、野菱滩三湖紧挨,由东往西,绵延数千亩,宛如三颗明珠,镶嵌在一条水道上,远离尘嚣,不经雕琢。镇党委书记盛月亮说,工业发达的洲泉,舍不开湿地梦。
而更为清晰的湿地梦,已呈现在规划图纸中。翻开《桐乡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百里亲水湿地圈”的构想,把桐乡境内的47条大河、291个池塘、14处湿地和100多个乡村串联了起来。“每个乡村,都有清澈河流、亲水埠头,还原小桥流水的旧时风貌。”汪明富说。
村·树
百里绿道,串起城乡
驱车在乡间小路奔驰,抬望眼,两侧尽是苍天耸立的水杉树,凉风习习。汪明富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上世纪70年代父辈植下的行道树,让生活在平原乡村的子孙,拥有了一份清凉绿意和一道独特景观。
龙翔街道杨园村新建的村道边,不少村民正忙着除草、松土。不久前种下的一棵棵小树苗,已萌发出绿芽。不同的是,除了长得又快又高的水杉,新的绿道还增添了香樟、银杏、榉树、桂花等树种。它们不仅美化着乡村环境,也净化着空气和水源。
“这是平原人的森林梦。”龙翔街道副主任吕国震说,桐乡地势平坦,无一山丘。如今浙江各地都在兴建“森林氧吧”,先天条件不足的桐乡人,想到了父辈们的创举:每建一条公路,每挖一条河道,就在两旁种树。树可护基,又可蔽日,一举两得。今春以来,仅龙翔街道就新建了25公里的绿道。
这场种树的热潮,已扩散至桐乡全境。按照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到2016年完成10条进城公路、57条重要乡村道路两侧,共430公里长的绿道建设。计划下发后,不少乡村主动加入建设行列,绿道数由57条增加到了80条。
而今,这些沿着乡村公路,延展至城市的“百道长廊森林路”,还打破了城与乡的分割。周末,杨园村的村道上,时常可见骑着单车的户外运动爱好者。那些林荫道下的时尚身影,为平原乡村带来了生机和亮色。
村·桥
百花地面,人文荟萃
大麻镇的海华村,四周河港围抱,大大小小的湖泊、池塘,星星点点,洒落其中。因为水,海华便有了20多座美丽的、颇具江南特色的古桥。那些从南宋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桥,承接古今,沟通彼此,诉说着这个历史文化名村的悠悠过往。
村党委书记邓永根,带着我漫步于村落中,搜寻着古桥的踪迹。一幢民居后,造型简洁的南社永宁桥,静静横卧于无名溪流之上。80岁的杨阿婆,在桥下的河埠头边,慢悠悠地揉搓着衣物。眼前的画面,仿佛流淌了千年,不曾改变。
邓永根说,风风雨雨过后,海华的古桥已仅存5座。而每座桥,如今都像宝贝般被呵护了起来。“海华早在唐宋时期,就是著名的水乡集市。相信总有一天,这些古桥、古庙、古遗址的保护会体现出价值。就像乌镇,因为人文历史的厚重,散发出新的光芒。”
海华村的心思,也是桐乡的心思。“一日乌镇、七日桐乡”,汪明富说,去年,桐乡选定了市域内33个具有保护价值的生态历史文化村落、22个历史文化点,开始进行分类保护开发,并重点启动了海华村等5个村的历史文化旅游村建设,承接乌镇的溢出效应。
而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散落在乡间的名人故居、非遗文化、集市遗存、古建筑、工业遗址……更多历史文化碎片已被拾掇起来,化为“百花地面人文城”的明亮珍珠。江南水乡的面貌,变得愈发清晰。
村·市
百市辐辏,玩转桐乡
夜幕降临,洲泉镇东田村的足佳鞋业市场,在客散人走后关上了铁门。辛苦了一整天的东田人,回到各自家中,享受家人准备的美味晚餐。不远处新建的戏台前,动感的音乐已经响起。东田人的生活状态,将从忙碌转入休闲。走在东田,仿佛生活在新兴的小城市中。
戏台边,村党委书记费金伦推开村史陈列室的大门,打开灯光,眼前呈现出光彩熠熠的规划模型版图。“这是依托市场而建的两幢商贸大楼,这是新建的村民集聚小区,中间还将开挖一个湖泊,让水系环绕村庄……”他兴奋地描述着东田村的未来。
在桐乡,因市而兴的镇村,不乏其数。石门镇的湖羊交易市场、濮院镇的毛衫区、崇福镇的皮草大世界、振动新区的市场集聚区,再到大麻镇的杭州湾轻纺城,繁华的区域专业市场,让桐乡的乡野充满了商贸气息。
如东田村550户农户,个私企业就有190家,2012年工农总产值达15.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09元,村级集体可支配资金超过300万元。因为村级财力雄厚,村庄整治快速推进,生活垃圾处理率、池塘和河道整治率都达到了100%,大大提升了人居环境。
“新建商贸大楼,提升市场档次,是因为东田村要依托工商业,大力发展旅游业。”费金伦说,桐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提出要依托乌镇的旅游资源,结合东田村鞋业市场等镇级特色市场,建设“百市辐辏购物地”,招徕世界宾客休闲购物。无疑,东田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到乌镇旅游,再到周边村镇购物,或去古村落走走,这就是桐乡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畅想。”汪明富说,如今桐乡人努力做好水、树、桥、市的文章,就是为了让乡村回到无数人心中缱绻的江南水乡摸样。有记忆,就会有追寻,有生机。
- 共享美好生活 仙居以“三改一拆”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 浙江新农民绘画开展:这些画儿肆无忌惮写梦写心
- 走进“美丽乡村”安吉上墅乡:大竹海生活慢而有味
- 河水洗起“泡泡浴”每天8小时 原来是在生态修复
- 嵊泗正式启动岛礁资源保护程序 让藤壶贻贝休养生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