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1日讯 当下,温州乃至全省的县域间、城市间时空距离不断缩小,统筹规划、融合发展成为现实。然而,县域经济以县级行政区划为依托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而城市功能和资源配置力不强、集聚高端要素难度大、区域间分工协作体系难以成形等诸多弊端,也在推行过程中不断暴露。
如何打破县域经济的桎梏,在更大的平台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平阳县找准温州大都市副中心的定位,落实东部城镇群发展规划,突破现有行政区划限制,加快“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转型,完善城市发展六要素,逐步开启全新的“都市圈时代”。
一个样本
鳌江中心,开启万达时代
平阳要建一个万达?没错,平阳的万达广场已经落地!
当平阳县与万达洽谈之时,很多平阳人自己都不敢相信,作为中国商业地产领军企业的万达,会落户平阳。直到今年4月25日,平阳万达广场正式开工,所有人的疑虑才被打消。
平阳万达广场,坐落在鳌江镇滨江商务区,火车站大道核心地段。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比龙湾万达广场38.7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还要大。该综合体由万达百货、万达影城、风情步行街、购物中心及高端住宅等组成。
万达为什么会选择平阳?温州市零售领域的一位人士认为,万达集团选择鳌江,可能和今后的“龙鳌一体”有关,鳌江和龙港作为平阳与苍南的经济重镇,消费能力较强,同时两地的商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以街边店为主,尚未出现大型商业物业及大型商场的入驻。
正是因为缺中心,平阳人才盼中心。“我们与万达集团方面的洽谈早在2010年就开始,今年初双方才最终签约确定建设。”平阳县鳌江镇滨江片开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张亦初表示,滨江区作为鳌江中央商务区,是政府规划发展的核心资源区,平阳方面引入万达广场,旨在推动鳌江流域的城市发展。目前,平阳县已对鳌江镇的城市发展重新进行总体规划,按“两轴四片”的格局发展,万达选址的滨江片,今后将成为高端商业办公区。
“开一座,旺一城”是万达集团对于万达广场的定义。平阳万达广场一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平阳万达将成为平阳乃至瓯南的中央商圈,辐射瓯南200万人口,成就城市新中心。建成后的平阳万达广场,将成为温州最大的城市综合体,也是温州南面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
从今年3月7日拿地,4月25日开工奠基,6月10日营销中心盛大开放,遐迩闻名的“万达速度”再度震撼温州。据了解,平阳万达展示中心开放后,仅7天内来访人数超过2.8万人次。作为万众瞩目的城市新中心,平阳万达有望在20个月内建成,于2014年12月底开门迎客。
平阳经验
“六要素”释放都市圈红利
作为温州大都市圈6个副中心之一的平阳县,早在2011年就突破昆鳌一体的行政区划体制,规划以60平方公里古盘山为核心的环状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打破过去“县域经济”自我分配的桎梏,使各单体资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为此,平阳县从“六要素”出发,走出一条“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之路。
合理的城市规模——立足于东部城镇群功能构建、城镇形态引导等方面统筹分析,谋划“一绿心三组团”。“绿心”是以古盘山公园作为东部城镇群的绿心,承担城市的“绿肺”功能;“三组团”是指环绕绿心,通过环古盘山公路、104国道、飞鳌大道等框架性道路串联成南部昆鳌中心城区、北部万全产业新区、东部滨海新区等三大功能组团。
快捷的交通体系——“十二五”期间,平阳要完成交通投入250亿元,全力推进104国道西过境、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城市轻轨S3线、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飞鳌大道、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等“六纵一横”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大大缩短都市圈组团间的时空距离,破解时空障碍。
完善的城市功能——在万达广场、银泰、明发、平阳商贸城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落地和推进基础上,着力提升昆鳌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能力,周边万全产业新区、滨海新区配套满足居住人口的公共服务需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今年“三改一拆”和低效土地再开发的契机,把昆阳、鳌江中心城区里的工业企业向七大工业平台转移,推动工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同时,加快10个城市公园建设,改造提升100个城乡滨水小公园,改善城乡面貌。
发达的产业支撑——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两条腿”走路,通过古盘山东侧垦区港口建设,带动临港产业基地发展,与古盘山西侧的昆阳、鳌江、万全城市化联动发展,协调推进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相对较低的房价——主动参与“都市圈经济”分工,以“房价洼地、人才高地”打造温州南部宜居宜业的中心。工作在温州大都市区的各类人才,可以通过城市快捷交通住在平阳,以此集聚一大批人才。
专家观点
朱康对(市委党校教授)
上一轮浙江省城镇规划,把鳌江和龙港作为浙江南部的副中心来推动。但长期以来平阳、苍南两县都各自做各自的规划。走出县域局限,我觉得最关键的是靠交通通道连接,再依托辐射作用。下一步,鳌江流域的城市不要局限于中心城市的概念,而是重在城市功能强化、规划布局成型,进一步发挥集聚辐射效应。
徐剑光(市经规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
现有行政区划把经济体系隔开了,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转型,就是要打破行政边界,让城市经济更加趋向经济规律。这不仅有利于资源、要素的共享,促进经济在大框架下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有利于平阳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城市功能的进一步提升。
张静(市规划局副局长)
大都市重在规模,小城市主要在于特色。在未来对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模式选择上,平阳重点是抓特色,找到优势。一方面要让自己的优势在区域中集聚,把平台做大,另一方面要寻求合作一体化,寻找共同的价值观和合作内容,才能在大都市范围内找准位置,承担一定职能的分工。
记者手记
走出城市经济
发展的新路
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全会指出,“随着我省基础设施改善和交通发展,县域间、城市间时空距离不断缩小,统筹规划、融合发展成为现实。我们要敢于突破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困扰,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加快新型城市经济和都市圈经济发展。”
践行中国梦、实现温州梦,必然建立在强大而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当前的温州,正面临着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关口,新形势新变化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发展优势和发展路径,顺应规律、开辟新路。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坚决破除县域经济的路径依赖,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圈经济转变。
打破桎梏,温州要明确现代化大都市圈的定位,融合航空大都市、世界旅游城市、海西区对台合作中心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功能要求,打造立足长三角与海西区之间的核心城市。
打破桎梏,温州要完善全域大都市规划,进一步拓宽中心城市范围,完善都市体系结构,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三规合一”,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做好交通、能源等专项规划。
打破桎梏,温州要构建内外互联体系,通过“海陆空、铁公水”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把温州大都市与周边的城市群、城市带连接起来,进一步优化城市区位,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发展腹地。加快都市圈内部各组团之间的能源、信息、环保、水利和防灾减灾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有机整体。
打破桎梏,温州要强化城市功能,以功能集成提升城市能级、以大平台大项目强化城市产业支撑、以制度供给和要素保障破解发展瓶颈,根据大都市功能布局要求,做强做精各功能组团,为大都市提供功能配套,形成相互支撑、功能互补的有机整体,提升大都市竞争力。
- 舟山开往杭州的客运班车能否固定吴山广场停靠点?
- 副省长熊建平来绍调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
- 央视:乐清养殖户不吃海鲜 官方:检测样本全合格
- 温州“夜练族”人数猛增 挤爆世纪广场公园
- 环保税收资源配置为杠杆 绍兴倒逼企业用地二次开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